■本报记者 王筱丽

  “文学停止的地方,话剧出现了。”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知名作家、编剧刘震云说。昨天,他在“鼓楼西在上海”的发布会上透露,继《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后,作为“刘震云舞台作品三部曲”终篇的话剧版《一日三秋》将于今年下半年问世并落地上海演出。

  《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魔幻现实主义新作,小说引用民间“花二娘”的传说,以想象的故事描述“我”记忆中的六叔生前所画的画作,探讨作者家乡——延津人民幽默的本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价:《一日三秋》中,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人生的戏剧性,巧妙的勾连,不经意却似鬼斧神工。

  正是凭借着对中国人生命、情感的深入洞察,刘震云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比如,由牟森执导的话剧《一句顶一万句》,以古希腊戏剧的歌队完成了对原著部分内容的流畅表达,创新的形式曾一度引发热议。在刘震云看来,这是一次颇具新意的尝试。他将舞台剧的改编视作一次大刀阔斧的再创作,并非是将文学作品换一种形式二次呈现,而是在转换的过程中赋予其更多新的内容,因为“话剧中的很多元素都是小说无法提供的”。

  翻看中国的戏剧史,从元杂剧到明传奇,文学性都非常强。那么,文本之于戏剧的意义又是什么?形于外而神于内——刘震云认为文字给予戏剧的恰是一种“结构性”的支持。“故事的结构、人物的结构是非常有力量的,这种力量不是浮于表面,而关乎人物的思考。”他认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为导演提供思想的支点,从而撬起一部话剧作品。”

  “气象万千,才气逼人。”看完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后,刘震云曾这样评价新锐导演丁一滕。此次新作《一日三秋》话剧版将再度由丁一滕操刀,并邀请黄磊担任艺术监制。

  刘震云不抗拒一些“不走常规”的创作,因为由此诞生的可能性是话剧舞台上最有趣的东西。就像《我不是潘金莲》里,“潘金莲”的传统戏曲形象与主角李雪莲遥相呼应,刘震云认为“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方寸舞台上才能够成立”。大胆的想法还有来自《我不是潘金莲》里巨大的两层双向转盘,该舞美设计曾一度被制作方认为是“胡闹”,不料演出后收获了不少好评,刘震云期待的恰是这份打破传统的魄力与勇气。“我跟丁一滕说,《一日三秋》里,可以往‘胡闹’里再走一步。”他笑着说道。

  不可否认,戏剧舞台为文学作品打开了更多面向的受众。在“三部曲”中的前两部上演后,刘震云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反馈,其中“破圈”是高频词。“不看话剧的看话剧了,不看文学的看文学了”,但在影响力的维度之外,刘震云更希望看到作品打破岁月的“圈”,“随着时间的打磨,能够历久弥新,越演越好”。

  “戏剧既是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精神归处。”鼓楼西创始人李羊朵如是说。今年将与“刘震云舞台作品三部曲”一同登陆上海的还有鼓楼西的近200场演出。在鼓楼西戏剧成立的第九个春天,剧团将首度尝试探索戏剧与城市持久而深度的连接,上海是鼓楼西“东西南北”流动计划的第一站。今年,鼓楼西将分别与YOUNG剧场、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宛平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剧院达成深度合作。

  今明两天,王子川与张本煜领衔主演的《枕头人》8周年纪念版与《我不是潘金莲》将分别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保利大剧院开启2023上海站的巡演。小剧场戏剧《一只猿的报告》《降E大调四重奏》《非常悬疑》等将首次在上海YOUNG剧场驻场演出。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鼓楼西也与爱奇艺宣布将联手打造“拨开迷雾”厂牌,紫金陈悬疑小说三部曲:《坏小孩》《沉默的真相》《无证之罪》都将陆续由“鼓楼西制造”进行改编并搬上舞台。四月底,《坏小孩》同名舞台剧将在上海进行全国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