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片看总台”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50部重磅力作将分为四大单元登上荧屏。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王彦

  日前,纪录·时代答卷——2023年“大片看总台”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现场公布的两个数据引发业界关注:2022年总台央视纪录片频道收视率同比提升了42%,观众规模累计达到八亿人。而发布后仅24小时,这份总台片单便收获20个热搜热榜,微博相关话题阅量超四亿。

  网生一代为何高度关注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国家队出手,又能为八亿观众提供怎样的国家相册?答案就在片单本身,50部重磅力作将分为四大单元登上荧屏。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看来,这些作品“有着突出的文化意义、行业意义和国际传播价值”,是一份能彰显中国纪录片新理念、新技术、新审美的时代答卷。

  本次片单发布活动中,总台从国家旗舰平台的站位出发,发起成立并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制播联盟”,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和创新合力。该联盟将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汇聚纪录片核心资源和中坚力量,旨在以携手共创、同行致远的方式,提升纪录片行业水平,打造出更多站位高、品质硬、触达广的精品力作。

  鉴往知来,光影里读懂真实的中国故事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我们该如何定位2023年?纪录片人用作品来收录中国的大事记,也让网生一代在光影里鉴往知来。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飞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一场旷世的时代之旅》都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前者从空中俯瞰丝绸之路,着重把最新探索和发现展现给全世界;后者更多向上溯源,透视文明的起源和演进路径。无论视角落于古或今,两部新片都将从文明交融互鉴的成果里,探索人类文明的更多可能。如《飞越丝绸之路》项目主编周睿所言,该片既会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成就作为故事切入点,将沿途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人文故事一一网罗,同时在拍摄行进中,主创也想向受众诉说这条悠久而神秘的丝绸之路。《长江口二号》聚焦的则是海上丝绸之路,主创将以故事化叙事,从举世关注的沉船探入古老中国的海洋经济。

  20年前,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中国人从此踏上飞天路,路虽坎坷,终抵群星。今天再仰望星空,中国“天宫”空间站是我们的太空新家。《中国空间站》第一次深度并系统地梳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来的30余年光辉历程,展现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中国航天精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说得深情:“从一人一天到今天的天宫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一次次辉煌,也实现了许多技术攻坚,这背后浸润了几代航天人为之奋斗的艰辛汗水。”30年从立项到空间站建成,《中国空间站》就是要打开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瞬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

  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数风流人物》将以探访方式,解读毛泽东诗词背后蕴含的丰富人生与思想。2023年是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7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板门店谈判》将全景式呈现这场新中国第一次正式参与并主导的国际谈判。

  回应新时代审美,在烟火人间里彰显文化自信

  这两年,文博热蔚为大观。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罗娟表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考古新发现、数以万计的文物新展陈,吸引了数以十亿计的社会公众走进文博单位,了解何以中国,理解是以中国。”此次,总台与国家文物局合作推出的“中华文明纪录影像工程”重磅官宣。作为工程启动项目,《文明 生长在这里》将回到文物的诞生地,以纪录影像再现、活化历史的现场。总导演徐欢透露,《文明 生长在这里》会与考古学家、跨学科的学者同行,用新发现的历史材料和新取得的考古学术成果,与影视创作新技术、新艺术相结合,希望为人类文明提供重要的影像范本。

  古诗文热也是这些年风靡全国的文化显流。《定风波》以“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为记述对象,以大文豪的生平为脉络,讲述他在文学、书法、绘画、治水等领域的成就,展示他心济苍生的儒者情怀和高远旷达的人格。《遇见最美宋词》用音乐演绎宋词的韵律之美;《跟着唐诗去旅行2》延续文化旅行的轻盈风,寻访唐代的行旅生活、山川风物;《满天星斗:早期中国寻踪》通过影像复原,打造“多元一体”早期中国的通识课;《山海经奇》拆解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奇”点……

  值得一提,这些张扬文化自信的纪录片并不高高在上,相反,它们秉承“贴地”的创作理念。比如《定风波》不仅聚焦人物的成就,还会着重刻画一个“情”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及“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背后的主人公都将是主创打造一部“至真至情”纪录片的注脚。比如《看得见的节气》《丹青绘千年》等,节气与绘画各表一枝,调用的视角都与普通人生活相关。更不消说这些年屡被赞为“下饭神器”的美食类纪录片,总导演张涵冰剧透《舌尖上的中国4》,“我们将探访全中国最好吃的七个地方,它们构成了当下中国人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七处时空场景。就在这些熟悉的地方,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地构建了中国人关于饮食的集体记忆——它是人间烟火,也是东方美学,更是大国情怀”。

  求新求变,在国际化视角里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还能怎样拍出新鲜感?国家队讲述的中国故事能不能拥有“老外”视角?总台最新片单给出肯定回答——在不断推陈出新、强化国际合作的视角中,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航拍长城》会是一部百分百由航拍完成的作品,卫星拍摄、载人机、无人机、程控拍摄等最前端的技术手段大集成,呈现一座前所未见的长城。该片策划、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以“粉壁”为例,讲述了长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长城不仅是面坚固的墙、一个象征,背后还有建造它的历程、守卫它的人。在我看来,空中是展现长城魅力的最佳视角,我们甚至可能因为这个视角会有更震撼的新发现。”

  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全球各地的电视机构都写在了2023年总台纪录片的合作伙伴名录中。《飞越丝绸之路》由中、意、德三国电视机构联合推出;中法联合制作,《月背之上:太空变革的黎明》近距离拍摄中国探月工程,《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成果;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将与总台共同打造《中国未来时》;《徒步长城》则邀请了国际著名主持人、英国探险家阿什·戴克斯沿长城徒步,讲述中国故事。

  此外,《下一站出口》《中国奇妙之旅》将通过“公路寻访”等形式,展现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用国际化视角反映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窗外是蓝星》由总台研发的两套8K超高清摄影机在太空完成拍摄,是迄今人类在太空中拍摄影像的最高技术标准;《时间,千年之旅》将从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变迁里展示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对话。胡智锋相信,这些站位高、视野广、思想深、视角新的纪录片,能在国际传播语境中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生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