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迎来收官。该剧凭借细腻温暖的笔触、富有张力的剧情和现实主义表达,为今年暑期档增添一抹亮色。这部聚焦女性励志成长、展现乡村建设新图景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播出后热度不断攀升,受到众多年轻观众追捧。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该剧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峰值达31.41%,连续22天登上电视剧全网正片播放市占日冠军。围绕剧情展开的女性成长、农村生活、法治建设、婚姻关系、子女教育、地域旅游等话题,也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
展现奋斗路上热血青春
“幸福到万家”,一句温暖的点题,道出了一位叫幸福的姑娘嫁到万家庄后的追求向往,也寄托了让幸福走进千家万户、用奋斗开创幸福未来的价值内蕴。
剧中主人公何幸福出身农村,却从不自卑,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观众跟随何幸福的脚步目睹了万家庄一路波折而又充满希望的发展变化。随着剧情层层推进,“万家庄宣布禁止婚闹”“冒名顶替上大学毁了当事人一生”“水尾村孩子群体性血铅中毒”等社会议题的铺展,也成功打破了受众圈层限制,制造了全龄段观众热烈讨论的景观。
有观众表示:“幸福不是老天爷的赐予,要靠自己奋斗得来。”还有一些观众认为,“从何幸福的身上看到了农村女性推翻既有‘生活样本’‘命运剧本’的可能。”剧中,何幸福“凡事要讲个道理”“活得明白,活出自我”的人生态度,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郭涵钰观剧后表示:“故事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议题之外,衍生出幸福与奋斗的人生议题。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剧作,《幸福到万家》在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的基础之上焕发出的现实意义更显可贵。”
现实主义创作引发观众共情
《幸福到万家》开篇不到十五分钟,就抛出了“闹婚”这个矛盾,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对旧的乡村习俗进行批评与反思,让观众直呼“血压飙升”,气愤万传家婚闹不道歉,为秀玉大学名额被顶替心疼……大结局播出后,很多观众表示了对这部剧的不舍。
该剧不仅收视率高、热度高,也收获了网友的一致认可。有观众说能在剧中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同样是在农村长大、在城市生活工作的李楠表示:“摘辣椒、编草篮、热闹的吃席……剧中好多细节都勾起了满满的回忆,值得反复品味。剧中的何幸运,就是十多年前刚毕业在上海艰难生活的自己。”
导演郑晓龙坦言:“我们并没有回避尖锐的矛盾,如王家土地被征用、秀玉高考学籍被冒用……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给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对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描述,带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所面临的诸般矛盾。”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将新农村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恰恰把握了这种创作上的整体性。
在充满烟火气的叙事视角下,《幸福到万家》以基层社会战胜贫困蝶变成长的社会真实为基础,尊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看来,“透过小人物的苦乐交织、笑泪交替、跌宕起伏,新时代的农民群像跃然荧屏”。
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框架,剧中人物在挣扎中跃起、在矛盾中成长、在冲突中觉醒的过程,细腻鲜活地反映出当下农民的生存状态,也揭示出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生动呈现新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
《幸福到万家》制片人曹平介绍:“剧中的这些案例都是农村中真实存在过的。现在不少农村在经济层面实现了脱贫,但在精神文明和法治文明建设方面依然有缺失。”因此,《幸福到万家》将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直面现代农村社会发展遇到的切实问题,在更宏阔的视域中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在幸福“斗闹婚”“开客栈”“倡环保”的过程中,乡亲们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热切,生动折射出我国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果。
相较于过往的农村题材,《幸福到万家》深耕对农民精神向度的关怀,折射出传统人情与现代法治观念之间的碰撞,为乡村振兴剧提供了新内涵,实现了新立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该剧创造性地把乡村振兴的主题嵌入法治中来表达,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其对于法理、公道、人心这三维要素的执拗坚持”。
“农村题材随着时代发展,履行了为时代画像的职责,创作者记录了中国农村的一系列变化,描摹出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幸福到万家》着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多维度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写实之作。
(记者 牛梦笛 通讯员 郑雪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