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题材、环保主题、没有流量明星、只有一群戏骨……种种标签看起来,《春风又绿江南岸》并没有“爆款相”。毕竟,主旋律现实题材剧集,真的很难出爆款,即便口碑不俗,也很难出圈。
难得的是,作为一部聚焦中国基层干部政治生态的现实题材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凭借丰满立体的角色塑造,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以及不回避问题、不刻意说教的真情实感,引发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其精准刻画的基层干部群像,也让观众盖章“有人情味、接地气”。
作为该剧编剧,纪风曾在报社和杂志社做过编辑记者,也当过驻村干部、乡镇干部。正因为这样的工作经历,让纪风在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更多了几分代入感和烟火气。“我剧中反应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有原型的,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纪风说,在创作这部剧时,他不需要再刻意去做太多调研和采风式的体验生活,“因为我每天就处在这火热的生活中,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春风又绿江南岸》剧照
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而不是凭空捏造
江南县在面临着环境治理不达标,经济落后只有高能耗的小型企业入驻,在重重困难面前男主严东雷如何打破局面把环境综合治理问题落实到位,成为串联该剧的主线。
故事一开篇,就毫不掩饰地把江南县生态环境平静江面下的潜流暗涌呈现出来。迎接考核做足表面功夫的搭台与拆台;上下级对待是否揭露环保攻坚问题的谨言慎行和直言不讳;面对考核时水质不达标真实情况的遮掩与坦白……仅前几集,便有接二连三的名场面,代入感十足。
“这部戏创作历时四年,它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真实生活,非常接地气,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并深入思考”。自开播起,《春风又绿江南岸》就凭借接二连三的“强冲突”情节引发观众热议,而这些看似戏剧化的创作,实际正是来自于生活,只是再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加工。
该剧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但又辐射到绿色发展主题下的方方面面。纪风介绍说,这些年来自己和大家一样,都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理念给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位作家,有责任通过作品为时代而歌,为历史作记录。我这个想法非常直率和简单。”
现实题材作品不好拍,尤其是聚焦此类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想要打动观众引发共情更难。纪风说,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多年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后来领导干部岗位的工作经历,对于纪风创作这部作品助益极大,“我一落笔,仿佛点击了生活的屏幕,那些鲜活的人和事都熙熙攘攘地涌到了我眼前。”
《春风又绿江南岸》剧照
“不完美”比“伟光正”的形象更真实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剧中江南县久久未能达标的环境整治问题,能否真正得到改善,需要像严东雷这样真抓实干的基层干部,但该剧却没有将这样一位正面主角形象刻画得过分完美。正如编剧纪风所说,他不是所谓“伟光正”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
工作中,敢说真话的严东雷常常得罪其他领导干部;生活中,他又会因为工作常常忽视妻子女儿,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难免疏忽。在纪风看来,作为工作的带头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需要他时刻内省,不断认识和纠偏自己的不足,而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就需要把这些改变的过程真实而自然地表现出来,人物自然就立体和有血有肉了。
除了严东雷,剧中其他人物形象也都被塑造得立体丰满。在众多角色当中,郑跃峰是纪风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他为人正派、热情、豪爽、讲义气。但因为仕途受挫,心灰意冷,成了‘逍遥派’,沉迷于钓鱼,是一个什么人都愿结交,什么忙都会帮的‘烂好人’,一身的江湖味,忘了自己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身份。”而这样的郑跃峰正是干部队伍当中的某种典型,纪风想要借由这个角色表达,任何一个群体当中都会存在一个中间群体,“在群体中可进可退,进一步就是先进分子,退一步就是落后分子。”纪风说,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最重大的意义,就是要帮助这批人改变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现实题材剧还得到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追捧,前不久在浙江大学举行的一场线上交流会上,很多大学生在观看剧集以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剧集得到年轻受众的喜欢,纪风很欣慰,“这一代的年轻人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纪风希望,借由这部剧让年轻人认识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让所有观众珍惜这个美好时代所给予我们的一切,也甘愿为这个时代奉献我们自己的一切。(文/杨光 李洁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