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断,物谢有时,然要有迹可寻不逾规。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不断,却无法企及《和平年代》《DA师》《士兵突击》等久远的经典,难以描绘出强军之路的真实图景并阐明其历史逻辑。观众和市场都期待有新鲜力作的出现。《王牌部队》被寄予这种希望,其创作建立在经典模式之上,试图推陈出新一种“完美人设”。但这种尝试与故事人物塑造的基本规律出现隔离,导致故事情节和历史图景不断推进而人物性格却不见成长,值得从创作本体角度进行一下反思。

  较量中曲线上扬的人物成长历程:军旅剧的经典模式

  作为一部双男主模式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王牌部队》自然离不开角色之间的交流、较量与共同成长。在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这是一种经典模式,从《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成才,到《DA师》中的龙凯峰、赵梓明,莫不如此。在此模式下,编剧在“死对头”与“战友情”两种关系间平衡,精心编制戏剧桥段,从而达到戏剧性的充盈。《王牌部队》的初始设定颇有张力——矿工子弟出身的高粱与军人家庭出身的顾一野,他们的背景、性格、形象和行为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巨大的差异给电视剧的情节推进预设了充分的张力空间。再加上主演黄景瑜与肖战的偶像光环加持,《王牌部队》甫一播出便话题不断、屡上热搜。

  然而,尽管沿用了经典模式,《王牌部队》的最终呈现却并不理想。偶像演员的演技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本质问题出在剧本上。

  从基本的戏剧规律来谈,主人公的初设起点须低,人物有先天不足,才有向上突围的欲求,才有后续的成长空间。如果是双主人公,则两者还应在故事发展曲线中互为犄角,此消彼长,交错攀爬至故事高潮。军旅剧之所以采用双男主设定,颇类似于戏剧起源之初的角抵戏,低头积蓄力量,后续爆发力量。而利用对称角色制造戏剧性冲突,展现军人在淬炼成钢的奋斗历程中所体现出的不屈意志,从而塑造人物在军旅中的成长——从普通人变成有头脑和勇气的战士,其本质是性格的蜕变、升级。《DA师》《士兵突击》等剧给这种叙事模式树立了成功典范,其要诀则是赋予角色性格以缺陷,缺陷催发其斗志,让他们不断在各种由于性格特征而导向的行为中挣扎与对撞,使角色性格走向丰富,最终成为英雄人物。

  而在《王牌部队》里,或许是由于编剧想开创一种性格上“完美人设”式的双男主模式,或许是制作方在剧本统筹阶段过多考虑采用偶像演员来出演,又或许是剧本本来就是为特定演员度身定制,就双男主的整体人设而言,编剧显然不太舍得为其添加什么性格缺陷或凡俗欲求,他们是天生的优秀战士,仿佛天降神兵——这与同类型军旅剧中粗粝、懵懂、胆怯、淳朴的新兵蛋子跌跌撞撞成长不易的形态完全不同。

  先看普通战士高粱,他代表着改革开放初期征兵思路指导下我军兵源构成的一份子,本应有时代特色和局限性,但这个角色除了受教育程度低之外,几乎无瑕疵。按照现实逻辑,年轻人朝气蓬勃,但仍需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追赶军队现代化发展变革的铿锵步伐。否则,高粱在当年的军改过程中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此,小学文化程度的高粱对现代化军事技能认知的心路历程和学习过程应该着重表现:如何克服学习障碍?如何培养坚忍的心性?如何从毛躁小伙变成稳重指挥官?这些都有戏可做,且大有可为。但剧中只是草率地介绍了他立下战功,并以此为起点去军校深造的经历。那问题来了,高粱这个人物最终的走向是特种部队大队领导,从刚入伍时连“青梅竹马”是啥意思都不知道的半文盲到专业技术能力突出的部队领导之间的距离是如何跨越的?仅凭军校的履历可不能说服观众。如果高粱的个人能力养成未能充分体现,那他的领导力和军事技战术何来?如此天生的秉赋真实吗?——所以,这种写法已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人为的拔高了。

  再看精英军人顾一野,受过高等教育且个人素质高,代表着我军现代化人才发展的方向,势必要被时代潮流推上历史舞台,成为军队的中坚,所以顾一野的戏份必然要在剧中占有极大比重。塑造这样的天赋型角色,展现其卓越的军事业务能力固然趣味盎然,但更需要表现的是通过各种事件淬炼其“军魂”的过程。换言之,顾一野形象刻画的重点应是其性格和精神的复杂层次:战士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事实却是,这样肩负大任的角色在剧作中只有极少戏份是关于性格成长和精神蜕变的。顾一野一出场就拒绝女友的追求,直言“当兵就是我的命”,直接用“命运观”堵死了事业成长内在动因的上升通道。此后,顾一野被无关痛痒的情节推动往前走,却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诱发关于军人事业的自省和升华,难怪有观众感言“顾一野的戏份集中在儿女情长”,这实在是剧作的一大遗憾。

  新时代军队人物形象塑造的两条路线,不可偏废

  《王牌部队》试图展现四十年强军历程,以表现军队技术路线的发展为焦点,从英雄人物的竞争与合作入手,追求史诗化表达,本是不错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下,军队人物形象塑造有两条基本路线:不仅要体现其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升级,更要体现其在性格和精神上的淬炼。任何一条路线没铺好,或交织不够,军旅剧的表达便有跑偏的危险。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剧中这两条路线分离且做戏不足,极大影响了整体的艺术呈现。也因为该剧双男主高粱与顾一野作为戏剧角色的成长空间不足,只能通过添加儿女情长的感情戏,催发其戏剧行动。

  所幸《王牌部队》并未辜负剧名中所蕴含的集体性力量,依托较为扎实的人物群像塑造,呈现了和平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军的艰难历程,并抓住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为主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及时调整军队战略发展方向,向高科技新型作战理念转型的时代背景,描绘中国军人的具体奋斗过程。虽然主角人设定位导致的先天性缺陷,致使双男主无法支撑有血有肉的军旅生涯,主创或许是主观不想,或者是客观不能,在不去改变人物设定的情况下,就只能借助于戏份的 调整(加 戏或 减戏)来进行创作 平衡。制作方邀请傅程鹏、徐洪浩、孙逊、李幼斌、何政军等演员联合担纲,塑造出姜卫星、赵轰六、舒家贵、牛满仓、韩春雨等鲜明的军人群像,让男兵女兵在残酷的训练和实战中逐渐蜕变,全面有效地显现出我军积极向上的整体风貌。他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气质演绎得意趣盎然,形成了主戏弱、配戏强的角色格局,为该剧增添了英雄的底色。

  可以说,《王牌部队》所尝试的双男主完美人设的创作实践毕竟是一次冒险,如何让制度与技术自然呈现,如何塑造成长路线曲折起伏的英雄人物形象,又如何将二者自然融合,尚需仔细思量。这部剧的得失也将提醒业界:军旅题材在突破创作困境时,要紧抓军旅题材的核心路线,要以人物塑造为旨归,审慎地权衡人设与剧情推进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产出不失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构建起立得住的英雄形象,重新凝聚军旅剧创作的正能量内涵。

  (作者张富坚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