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北美市场突然刮起一阵“诈骗真实故事”的大风。
前有用爱情绑架的国际连锁杀猪盘《Tinder诈骗王》,后有纽约社交圈最大女骗子《虚构安娜》,最近,Hulu又搬来了一个在硅谷发生的诈骗故事《辍学生》,自发形成了2022年的诈骗宇宙。
故事改编自ABC新闻的同名播客。但相比前两个人物自编自导自演的诈骗手段,《辍学生》主人公伊丽莎白·霍姆斯的路数可谓更上一层楼。
多位资本大佬都心甘情愿地投资了她的公司,包括传媒大亨默多克。
各种业内大牛也愿意放弃巨额股票跳槽加入她的团队,比如苹果高管。
公司市值90亿美元,个人身价40亿美元。
美国各大杂志曾争相抢她成为封面人物。
电视访谈、高端会议,几乎可以常常见到她的身影,连马云和克林顿都曾和她高谈阔论过,还有TED演讲也曾有邀请她做过分享。
在一切还没被揭发之前,伊丽莎白·霍姆斯相当于世界上最年轻靠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还被誉为女版乔布斯。
2019年的商业史畅销书《坏血》就是关于她的故事。
HBO GO也做过一个纪录片《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有意思的是,当初这个纪录片的策划动机是想见证这位整个投资圈和科技圈所捧到神坛的天才是如何达到人生巅峰的。
没想到一路跟拍下来,如何实现创业梦没拍到,却意外旁观了梦想变成谎言而破碎的现场。
到底这桩惊天骗局有多牛逼呢,让我们从头讲起。
19岁的伊丽莎白·霍姆斯拿到了斯坦福的Offer,大一的时候她就只靠“只言片语”的一针见血,进入了本来只招研究生的团队。
做了一阵,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一滴血,进行全方面的血液检查。这是因为她和母亲都特别恐惧针头和抽血。
如果只抽取一滴血,便可验百病,那将救活无数人。
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她决定自己创业。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从斯坦福辍学,未花完的学费,就成为了她的启动资金。
公司的名字叫Theranos,以“改变医疗保健行业”为口号。
为了将半生不熟的梦想煮熟,她相继拉来了自己在斯坦福的教授、同僚。
再往后,随着产品的研发,一个自称新型便携式血液检测机的雪球越滚越大,将无数投资人引入漩涡之中。
可画饼有舌功,做产品搞技术却只能实打实。
为此,伊丽莎白一边压榨员工,一边拖延给投资人验货。
好不容易成功了一次,他们可以给创投机构展示了,结果发现那一次成功只是偶然。
为了不丢人,为了梦想不就此毁灭,为了所有人的心血没有毁于一旦。伊丽莎白决定,拿之前那次成功的代码,来做一次换日偷天。
但最终,伊丽莎白的操作还是没能骗得了团队里的技术大佬。
而随着Theranos一直没有和医疗公司签合同,产品依旧没有成功走上理想的预期。
越来越多的马脚露了出来,越藏越多。
伊丽莎白和她的公司Theranos的衰落,也自此发芽。
《辍学生》一共八集。
剧情是根据时间点来讲述的。有跳跃,却不突兀。有跟随,又不持久。
整条跟随线可以简单通俗的理解成“抖音感”见证伊丽莎白的起落史。
即,相比于去了解真实故事始末、相比于去听ABC新闻的播客的全部内容、相比于去看那本畅销书和去看那部纪录片,《辍学生》用了最为碎片但有流畅度的节奏将伊丽莎白的辉煌路洋洋洒洒地展露。
这也是比较独特的一种手法,将对人物的剖白深入人心。
且看第一集,奠定“高楼起”。
当《辍学生》以法律证词的片段为开篇,并雪花般散步在整个剧情中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了《辍学生》的手法:半回忆录。
随后,当《辍学生》又将时间的指针拨到与桑尼在中文课程相认的时刻,我们亦更为明朗地知晓了未来的走向:从朋友到恋人到商业伙伴到一同堕落最终来到谁比谁更堕落。
第三个情节点,则快速地推着伊丽莎白回到了美国。透过伊丽莎白的能力和个性,我们逐渐开始了解这个人,知道她的梦想,并敬畏她的伟大抱负。
她崇拜乔布斯,于是开始和乔布斯一样穿搭简约,行事作风也如乔布斯一样专注,且忙碌。
寥寥数笔,她的创业起点,便已经徐徐勾勒出来。这个时候,她还是一个饱怀梦想,满腹决心的新生代创业星人。
然后,第二集,铺开“宴宾客”。
往往这种改编真人真事的剧集,会面临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还原她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人际关系。
不是不能还原,而是还原多少。
《辍学生》用了一个极为讨巧的镜像投射,将伊丽莎白的雄心壮志与母亲的霸道贴合,将对金钱的执着和在乎与好面子的父亲对应。
顺理成章地,她说“她不想当总统,想成为亿万富翁。”
但这还不够。在讲述伊丽莎白家庭现状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父亲是个副总裁,但刚刚被解雇。
家中财政出现危机的背后,还有与邻居之间的不友好竞争。
从街坊关系微缩投射到硅谷资本圈的博弈游戏,亦从另一种笔触里给出社会的触角。
有什么东西,似乎即将将本属于伊丽莎白的东西卷走。
于是第三集,“楼塌了”
《辍学生》将人物关系落回了伊丽莎白的亲密关系上,就此点燃了引发一切的导火索。
本就对男人有些恐惧的伊丽莎白偏偏身边就有各种各样的男人。其中,年长又有权势的居多。
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进入伊丽莎白的生活,却都不怀好意。
有人想要挑战这个满脑子点子的女孩。
有人想要深入浅出的利用她,为自己垫脚。
有人哪怕真的看中她的才华,但最终免不了要看她能为自己赚到多少钱。
他们非恶。却成为了伊丽莎白成长线的阴影。
至此,《辍学生》只用区区三集,就将三个内容锚点一一分开来。
她为何会做出后来那些事情。到底是如何走到最后的结局的。
个人的成长经历到底给了她什么,又让她失去了什么。
29岁成为CEO的开挂人生,究竟是禁果还是平安果。
亦归功于阿曼达·塞弗里德对于伊丽莎白语音语调的模仿,《辍学生》能够在细节上如水流般刻画伊丽莎白的变化。
她最初在学中文的样子,是一个认真学习、渴求知识的学霸少女。
她在斯坦福和研究生们一同做实验的时候,是一个有胆有谋还有智慧的科研工作者。
她决定放弃学业,出来创业的时候,尚是一个满怀初心,希翼梦想的佼佼者。
说服教授加入自己的团队,慢慢操纵整个团队的研发方向。到这个时候,她的话术,她的习惯,她的行为,已经初露锋芒。
而直到她开始为了成功,不得不假戏真做,甚至不惜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最终雪球越滚越大,堵住了所有的出口和借口的时候,才微微恍然,是她变了么?
如果变了,那又是什么让一个曾经的天才少女走上云端后又重重摔下的呢?
斯坦福的第一课,往往会告诉学生,“change the world”(改变世界)。
在这样一个学府,我们教给你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帮助你开拓自己的潜力,给你提供发掘自己的机会,找到那个你能改变世界的方向。
伊丽莎白找到了,她甚至打破了父权社会的刻板印象,重新塑造了一个不再成为附属品的独立女性企业家。
第二句话,则是“never give up”(不要放弃)。
因为改变世界很难,甚至越长大越发现,不让世界改变自己都成为了许愿时候的祷告。
但是在公司元老和新锐骨干一一离开伊丽莎白的时候,伊丽莎白并没有放弃,反而还换了一种商业模式,坚持将产品推向市场。
她的孤注一掷,也同样体现出她的雄心壮志。
或许,伊丽莎白错在了,她不该以人们的人生来玩,不该把道德的底线抛却,最终玩火自焚。
也或许,她败给了自己告别不了的过去。她把过去,锁在了自己的未来里,最终引火烧身。
而如果换一种角度。我们也从火苗的冷焰中,铺捉到细微的善良与真诚。
只是很快,美好的奉献与付出,如同Theranos清算破产一样,被时时刻刻充斥着画饼艺术的硅谷文化蚕食鲸吞。
在一晃神可能就错过跟上潮流机会的硅谷,随风向而动的机会性转型,是商业运作里无法被掩藏的机会主义欲望。太多失败所带来的连续性打压,铸就了弄虚作假直到成真的造神容器。
金钱。悲剧。欺骗。就像一个恍如隔梦的罗曼史。
真心。相信。愿景。最终埋葬在独角兽的淘金热。唱着时代的挽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