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贾樟柯导演电影大家都看过。

16年前,宁浩《疯狂的石头》石破天惊,砸开了中国电影市场上多线叙事喜剧商业片这一新类型。

而在更早的1998年,贾樟柯则用一部《小武》,呈现了如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般的县城边缘人的故事。

一个是中国多线叙事喜剧的奠基人,一个是文艺片导演的领军人物。

在导筒背后,他们是电影的创造者。

我们熟悉他们作为“导演”的幕后身份,可是他们作为主演走到台前出镜的作品,谁见过?

2065年,电影成为夕阳艺术,是在博物馆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贾樟柯成了在博物馆假装拍电影的“贾师傅”,宁浩则是郊区蔬果园里的农夫……俩人百无聊赖,主要娱乐活动是作伴骑着三蹦子去酒吧蹦迪。

这是青年导演徐磊的科幻电影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中的片段。

在这部短片里,徐磊设置了一个非常具有荒诞性的戏剧情境:40年后电影成为过气艺术,宁浩和贾樟柯两个“过气”导演会怎么生活。

在这个短片中,贾樟柯、宁浩第一次成为了主演,扮演的是“明日之后”的自己。

这种文明失落的未来设定本质上并非喜剧,却在两位导演“演自己”的过程中留下了诸多让人发笑的幽默瞬间。

2065年的山西籍退休导演贾樟柯坐在落地窗前,一边看书一边等着机器人和面、揉面。

“写得真好”,他一边感慨一边合上了书。

镜头稍稍拉近,我们发现他手里拿的是自己写的自传手记《贾想》。

一瞬间,现实与艺术之间发生了碰撞,在看到《贾想》封皮的时刻,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

这还不够,紧接着贾樟柯与机器人之间的角力在与现实的呼应中更上一层。

贾樟柯:“面太干了,多放点水。”说着往机器人的和面盆里加了点水。

机器人搬出程序设定的面与水的黄金比例对抗,拿起面袋子加了点面。

贾樟柯:“我一个山西人,揉面这事儿我不比你个机器人懂?”继续加水。

机器人继续加面。

加水,加面;加水,加面……

与机器人争夺和面领导权的最终结果是,山西人贾樟柯也招架不得,满脸面粉败下阵来。无论是“导演”的职业身份还是“山西人”的籍贯属性,贾樟柯可谓是全线溃败。

短片用这个举重若轻的段落触碰了一个尚且无解的命题——人类与AI,传统与科技的角力中,谁会笑到最后呢?

这个小段落的妙处在于,无论是否看过《贾想》,无论是否了解贾樟柯,不同的观众都能从中收获各自的快乐。

这种含义隽永的幽默和不经意间的荒诞恰是徐磊导演的鲜明风格。

他一向非常善于在现实与艺术的边界中寻找创作缝隙,这部短片延续了他的长片处女作《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创作风格,在幽默中又透着几丝讽刺和怅惘。

在《平原上的夏洛克》中,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北方村庄与农民,他们狡黠的生活智慧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更有趣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徐朝英和张占义也跟《地球最后的导演》中的两位主演一样,都是在片中扮演着他们自己。

演员自己演自己,让徐磊的作品有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自然流动感。

无论是《平原上的夏洛克》还是《地球最后的导演》,都显得亦真亦幻,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城市与乡村的夹缝中,生长出了属于徐磊的黑色幽默空间。

在《地球最后的导演》中,两位老导演为了竞选非遗传承人,又是送礼、又是拼饭量,可谓是费心费力。这原本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段落,但由于两位主演本身的魅力,而让观众产生了理解与体会的心态,在观看中流露出善意与包容,最终达成温和讽刺喜剧的效果。

这当然是选角的魅力,而这部电影中贾樟柯与宁浩的角色魅力还不仅在此,更在于他们为短片延伸出了元电影意义上的多重叙事空间。

两位导演去酒吧蹦迪的场景中,贾樟柯与宁浩聊天,提及了各自的代表作,致意了宁浩的“疯狂系列”和贾樟柯的《小武》《站台》《江湖儿女》。

具体到片中两人的蹦迪画面、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堪称是对贾导作品特色的抽取,投射出一个短片之外的贾导的电影时空。

在宁浩身上,徐磊则从拍摄手法上致敬了类型片导演,他融合了各种类型片拍法。宁浩守着的那片菜地,镜头语言营造出介于西部片和科幻片之间的氛围,恍惚有种《星际穿越》中老父亲独坐玉米田的末世荒凉感。

不仅是宁浩作品的类型片属性,对于他的导演身份,徐磊也做出了文章。

2065年的宁浩,虽然已经成为了农夫,却仍然难改导演的职业病,随时随地要给“演员”讲戏。

农夫宁浩抓住了几个偷瓜果的小孩儿,逼他们把偷的西瓜吃完才能回家。几个小孩儿实在吃不下,试图以假哭打动农夫。

熟料,农夫宁浩一眼识破了小孩儿们的假哭,职业病发作,变回导演宁浩,开始给小孩儿们指导哭戏。

“投入一点儿……哎对,现在好点儿了。”

在未来电影即将消失,导演职业没落的故事语境下,两位“老导演”对自己职业的热爱让人在笑声之外留有些许唏嘘。

目前只有一部长片的徐磊,在这部短片中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叙事风格,让我们有理由对他之后的作品产生更多期待。

其实,徐磊的这部短片是B站与坏猴子联手推出的《大世界扭蛋机》中的一部。在这个全新的电影短片厂牌下,一群与他一样的青年导演以不同主题进行创作,展露出各自的锋芒。

《地球最后的导演》是徐磊在“明日之后”主题下的作品。

而关于“明日之后”,另外几位青年导演则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

同样有一部长片处女作上映的温仕培导演,对“明日之后”的主题诠释聚焦于未来人对时间和情感的感知。

在温仕培的长片《热带往事》中,他营造了雨林中粘稠、湿热的热带影像氛围。在多线叙事的故事之外,大胆绮丽的色彩和细致微妙的情欲成为令人难忘的影像标签。

在全新的电影短片《杀死时间》中,温仕培延续了他在长片中的影像风格。甚至以更加自由淋漓的姿态完成了对诸多经典影片的致敬,暗中为影迷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解谜环节。

短片讲述近未来时代,劳动力产能过剩,人类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度过漫长的时间。在这个故事框架下,温仕培毫不掩饰自己的影迷属性,对千禧年前后的经典游戏、电影进行了一次打碎与再造。

短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在于影像风格、游戏感、未来感,以及未来空间与现实雨林、湖海的碰撞……

在虚拟服务器的游戏时空中,章宇与李蔓瑄的打斗,在人物造型与影像上透出《黑客帝国》的影子,而在“追杀一万次”的游戏任务设定中,又有点《杀死比尔》的意味。

我们从这部短片中看到了诸多类型片的影子,一个又一个彩蛋联动,是等待大家挖掘的惊喜。

不仅仅是视听风格上的够劲儿,在情感烈度上,这片也非常敢拍。

片中有一个非常劲爆的360度吻戏长镜头。整段吻戏非常戏剧化,一镜到底,章宇和李蔓瑄一吻到底。

整段戏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强化了镜头的诗意属性。演员情绪和镜头语言共同完成了一段感情的完整过程。

相遇、相吸、试探、接纳、信任、相爱、裂隙、怨怼、分离。

感情的每一点转变都在这个360度的吻戏长镜头中了。

相信今晚上线后,这个镜头将成为热点之一。

总地来说,这部《杀死时间》在短片的体量下进行了风格、内容和导演个人旨趣上的尽情挥洒,它的视听语言够劲儿,情感表达极致,我愿称其为迷影导演温仕培以光影写就的电影情书。

与徐磊、温仕培不同,导演曾赠除了有过《云水》这部剧情长片外,还通过《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节目为更多观众熟悉。

在“明日之后”的主题下,曾赠的短片《你好,再见》保留了她一贯的细腻与温情。

未来时空的人类,头上都有一个信息接收按钮,蓝色表示愿意沟通,红色则意味着只接受十句以内必要沟通。

在这样的时空之下,她延续了细腻和温柔的作品底色。

短片中,美美(张子枫饰)和郭麒麟是美妆店的导购同事。每一天,客人的冷漠、拒绝、无视,都在累积着美美内心的无力感。

看似人人都可以通过一个穿戴信息按钮获得至少十句沟通权限,实则人人都将沟通囿于十句以内。拒绝深入真实的情感交流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

在科技之下,曾赠探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

她的温柔在于,她总会在故事中给角色一抹善意的亮色。

在人来人往的地铁车厢,陌生男孩给哭泣的美美递上一张纸巾,郭麒麟饰演的导购在地铁上安慰失恋的女孩……

这些细碎的善意,从陌生男孩到美美,又从郭麒麟到下一个陌生女孩,在彼此擦肩而过的生活中洒下过点点亮光。

在短片即将结束之际,郭麒麟饰演的同事剖白了对张子枫角色的情感,也找到了曾经给予她温柔的陌生人。

这种细腻的手法与充沛的情感基本已经预示了未来曾赠的创作走向。

最后一个以“明日之后”为主题的短片是来自导演吴辰珵的《一一的假期》。这也是这个主题之下,唯一一部以儿童视角切入的短片。

片中的小主人公一一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小童星韩昊霖。故事探讨的议题是要不要将老人送去养老院。

虽是短片,但在细节的铺排上非常平实丰富,触碰到了关于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探讨。

片中有个细节我非常喜欢,一一的外公带来一包螺狮粉,在习惯了用一粒代餐胶囊迅速解决吃饭问题的时代,花时间煮一包螺狮粉是不可想象的时间浪费。

“吃饭还是吃一粒代餐胶囊”,这个看似与故事主题无关的细节,却恰恰藏着主题背后的深意——那些劳心费力甚至无用的东西,可能正是人生的情感与意义所在。

就像是一一的妈妈整日忙直播,爸爸天天熬夜加班,为了赚钱而赚钱,为了工作而工作,等到停下来,才发现自己忘记了工作的意义该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和陪伴。

走过行业衰落、科技勃兴、经济飞跃,最终发现,人生至味不过有饭可吃、有家可回、有梦可追。

这些年轻创作者的聪颖在于,他们深知探讨“明日之后”的起点在于从今天出发,因而在片中不忘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电影本体意义的追问。

言及此处,又想起《地球最后的导演》一开始贾樟柯在博物馆重现电影拍摄。

他全情投入,在监视器后注视着演员每一个细微的神情变化,力求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

即使是在博物馆里重现电影的拍摄过程,扮演导演的角色,他也仍旧带着无法掩饰的认真和热爱。

放在片中,这个段落以自嘲解构了议题的严肃属性。

但跳出片外,恰是这点“不合时宜”的认真与热爱,驱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们全情投入到电影的创作中去。

电影的鲜活与年轻并不在于它是最年轻的艺术形式,而在于永远有年轻的创作者带着激情、灵感、热爱投身其中。

就像我们今天聊的《大世界扭蛋机》,每一个电影短片背后,都有一位新导演、新风格,带着他们想要对这个世界发出的新声音。

整个“扭蛋机”里,除了我们今天聊的“明日之后”主题外,还有“成长之前”、“爱情之上”、“青春之下”等多个主题序列,每个主题下,都有不同青年导演给出的不同短片回应。

从今晚开始,每周四18:00在B站播出,这些故事等着大家去自行扭开,感受未知的新鲜与惊喜。

很难说不同的朋友会更喜欢哪一部短片,但可以预见的是,《大世界扭蛋机》里藏着一个属于新世代导演的多元宇宙,更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旋转扭动中,扭出中国电影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