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说英雄谁是英雄》的热度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

前两天豆瓣开分6.8,现在涨上了6.9分。

在近两年的江湖武侠剧中,这算得上是一个值得拿出来聊一聊的好成绩了。

故事根据温瑞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王小石(曾舜晞饰)、温柔(杨超越饰)、白愁飞(刘宇宁饰)三个少年人闯荡江湖的历程。

从一些高赞的网友评论中,能发现大家对这部剧追的那叫一个细致。

这届网友关心的不仅仅是剧情,从服化道置景到演员的表演,几乎是拿着放大镜在追剧。

“布景很实,有生活气息”

“人物造型挺不错”

“画面构图与色彩搭配绝了”

……

“实景”“美”“质感”“生活气息”等是大家拿着放大镜观看后给出的高频结论词。

落到具体的场景,私心里,我有三处非常喜欢的场景,分别是:

金风细雨楼的飞天跨海堂、刑部尚书躲藏的石洞、沃夫子与茶花婆婆的梨花小院。

金风细雨楼是江湖中心,飞天跨海堂位于湖泊之上,取了“江湖”之意境。而在建筑风貌上,它是楼的样态,有层级,有高下,内部营造出颇有纵深的空间感。

红色作为整个建筑的色彩风格,在“楼”的干练疏朗气质上又增添了爱憎鲜明的义气。

王小石、白愁飞与金风细雨楼楼主苏梦枕市井结义之后,进入楼內,在飞天跨海堂上,苏梦枕军师杨无邪念出王小石与白愁飞的“个人简历”。

三兄弟刚刚结义,情感正浓,此时的飞天跨海堂光线明亮,红色主调意味着三人的热血,空旷简洁的堂內全景暗示此时三人齐心协力、坦荡相待的内心。

这里的金风细雨楼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场景,而随着光线、镜头、色彩、构图等共同参与到了三位主角的情感叙事中。

金风细雨楼屹立江湖之上,楼之高代表着楼主的心气之高远。

飞天跨海堂作为金风细雨楼的核心区域,堂之大意味着苏梦枕的气度之阔。

场景与人物,苏梦枕与江湖,早在此处,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具象构建了大家对“江湖”二字的视觉感知。

如果说金风细雨楼中蕴含着江湖的飘摇、义气、热血、不得已;那么刑部尚书傅宗书避祸的石洞则隐藏着庙堂的秘密,藏着见不得光的污垢、天怒人怨的国之蛀虫。

红色是苏梦枕和他的金风细雨楼的颜色,黑色则是傅宗书避祸石洞中的主调。

穿过小花园,在假山石壁之后,做尽坏事的刑部尚书傅宗书披头散发躲在阴暗潮湿的石洞里瑟瑟发抖。

庙堂之高与石洞之逼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对傅宗书的讽刺。

脱下官袍的傅宗书,宛如丧家之犬,形容憔悴,头发蓬乱。

与之相对比的是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苏梦枕与六分半堂总堂主雷损。

庙堂之上的蠹虫傅大人只顾个人安危,倒是两个江湖首脑一心想着如何快刀斩乱麻。

为了天下间流淌的黄金,傅宗书与有桥集团成为践踏民生天道的刍狗,他们生存的地方注定是暗黑无光的幽僻之所。

在庙堂与江湖的纷争之外,梨花小院则代表着平凡市井的烟火气息,熨贴、宁静、藏着俗世生活的细腻滋味。

梨花小院是白色的,方方正正、简单朴素,一方灶台、一阙小院,处处透着最平凡简单的生活愿望。

在王小石、白愁飞落魄之时,茶花婆婆的梨花小院儿收留了两个“京漂”年轻人,给予他们一段无关江湖的平静生活。

人的心性在极端环境下锻炼,也在日常点滴中积聚。

私心里,这是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

这个时期的王小石与白愁飞像是两个京漂,因为得罪了黑恶势力遭到行业封杀,处处打工被拒,最终无奈只得靠其他手段过活。

两人一家家武行、镖局等问过去,一身武林绝技硬是连看家护院之类的工作也找不到。

古人与今人,在打工求职、实现自我价值上,实现了穿越时空的现实共鸣。

小人物在大城市扎根的艰辛跃然银幕,生动而真实的现实气息扑面而来。

两个相识于微时的少年,在进入真正厮杀的江湖之前体验了真正的凡人生活,从而对生活的艰辛与百姓的不易感同身受。

沃夫子与婆婆的梨花小院是淡泊宁静的生活所在,是江湖人的一方退隐之地,代表着平凡人的生活意向,也是江湖与庙堂之外的俗世生活写意。

这三个核心场景,凝聚起了江湖、庙堂与凡尘俗世三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分别以红、黑、白三种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光影布局,凝缩着创作者对这部戏的风格想象。

用场景铺陈,以景带情,温瑞安的武侠向来有此风格,而在本剧中,景与情的交融,无疑是对温氏武侠的精神提炼。

大家都知温瑞安与金庸、古龙、梁羽生并列为新武侠四大宗师,被称作“金古梁温”。

在这“武侠四大家”中,温瑞安作品的诗意更浓,他甚至曾说在他的创作中,最满意的是诗。

温瑞安武侠中的诗意讲究情景交融,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常常出现大段风景描写。

金庸曾经婉转劝说温瑞安风景的描写不要太多,“写风景不必只写风景,可以写书中人物。所见的风景,在情节里引入,这样会自然一些”。

但对于温瑞安而言,景是他的武侠之基础,是他的江湖与人物的生长之处。

温瑞安写“四大名捕”时,人在马来西亚,《追杀》中连绵不绝的雨淋,粘稠的空气等,都是他对马来西亚风物景象的移置。

甚至连人物,他都长于将现实中的人物化用到小说中,比如《说英雄谁是英雄》原著中的张炭,便来自于他的朋友香港编剧张炭。

这种景真情切的武侠写法塑造了温瑞安独特的武侠风格,进入这部剧里,以几大核心场景塑造“景真”,以三位少年人京城扎根之难呼应现实年轻人都市求职之艰辛。

“景真情切”亦成为剧集之筋骨。

如果要形容这套剧中的江湖,应是一片诗意与现实交织的影像江湖。

英雄少年与诗意江湖的文本底色,杂糅出了这部剧非常独特的影像质感——带有诗意气质的现实江湖。

其实从片头开始,这种诗意与热血的气质就已经暗自为剧集打下了基底。

整个片头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国风武侠片头结合现代审美,用手绘漫画风传递出剧集青春、热血的整体气质。

落在打斗戏中,这种气质则凝缩为:快、准、稳的招式呈现。

温瑞安的武侠除了景真情切之外,还有一大特色是诗情画意,常常以诗入剑招。

比如在《说英雄谁是英雄》原著里,王小石遇上叶棋五、齐文六,一个以棋招为武招,一个化诗文为剑式。

每一招一式都是诗句、棋谱。

原书中写:

“王小石完全被招式所笼罩……他知道青衣文士念的,正是刘彦和的《神思篇》。《神思篇》主旨是说明心神的修养。以及分析神思与外物的交感,从而构成文章意象。可是,这些做文章的道理,在青衣文士手上使来,完全变成了武功招式……

这写文章的六大要诀,而今却成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无瑕可袭、绵延不绝的六记剑招。

在这种剑光交织的天罗地网里,王小石闯不过、冲不破、挣扎不出。

他左手剑、右手刀。

他一口气使出“踏、破、贺、兰、山、缺”六刀。

六刀一出,仍冲不开剑网,逃不过剑劫。”

在这样的文本描写之下,如何从诗意文学的语言中领悟出打斗场景的招式要诀?

从诗意江湖到影像江湖,如何在具象化过程中保留温氏武侠的诗意风骨?

要好看又要有诗之韵律美感,具象化的压力给到了全剧创作人员。

苦水铺一战的铺陈,大开大合,打斗的诗化方式是轻招式、重风格。

苏梦枕的红袖刀,着意渲染刀锋之寒,在出刀之前以长镜头、特写来酝酿。

出刀之际,以小全景、近景配合快速剪辑,加快打斗的节奏,营造出刀锋的凌厉之感。

整体气质上带有文本气质里的快、准、狠,在干脆利落的招数施放中给予观者干脆利落的爽感。

这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做法,用快速剪辑保留了人物打斗的飘逸、狠利质感,而将设计留给了场面调度,从整体上保留了温氏武侠的诗意写意。

整个厮杀段落,一波三折。

先是古董打前阵,配合周围人的埋伏、试探。

剧中有一个虫儿飞又落的镜头,非常写意地暗示着连一只飞虫都在敌人的计划之内,难逃魔爪。

古董图穷匕见之际,所有人合围而上,我们和苏梦枕一样,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招数了。

但很快,第二波飞箭围剿紧随其后。

两人被团团围住。

攻防一层又一层,敌人的埋伏不仅仅在于动作设计,更在于情节上的藏与露,以叙事上的层次感和设计感,呈现了江湖的凶险。

这是场面调度与叙事共同造就的诗意武侠段落。

一边是打斗之利,一边是江湖之谋。

这个段落的震撼源于出招的简单利落与江湖层出不穷的埋伏之间的反差。

热血与谋略,纯良与复杂,在这种交杂中碰撞出了一种五味杂陈的诗之余味。

王小石与白愁飞初入京城就被陷害投入刑部大牢的段落,是英雄路上的坎坷,是苦涩、曲折、磨砺,是与诗意相接的江湖之残酷。

必须要说,这种曲折与残酷也是温瑞安原作的题中之义。

整个刑部大牢段落中,王小石与白愁飞走在阴暗牢狱内,两边的囚犯恍如地狱厉鬼,张牙舞爪向着两人扑来。

这里的大牢还原了温瑞安刺客小说《杀人者唐斩》中的场景,算得上是“英雄”团队向数年前这部温氏武侠的致敬。

人物处境一样残酷却又一样有着切身之痛。

大牢里的王小石与白愁飞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苦楚,更是心灵上的折磨。

任劳任怨给他们的“牢饭”不在于馊臭,反而有着可怖的“新鲜”。

一碗碗血红的鲜肉,是从犯人身上现割下来的人肉。

不吃,则饿死。

吃,则放弃人类本性,变身为兽。

在吃与不吃之间,是对人性与心性最残酷的考验。

这种残酷,是对英雄的灵魂拷问。

白愁飞在这拷问下几近屈服,幸而王小石为他守住了底线。

英雄的故事过半,王小石拼死守住了踏入江湖的初心,义气依旧,善良仍在,身处江湖之中,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而同入江湖的白愁飞则在这染缸中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路,在名利之下,他实现了自己“扬名天下”的梦想,却也付出了情谊为代价。

我们见证着两人的意气风发与分道扬镳,恰是因为爱之深,才会在慨叹与唏嘘之下,对白愁飞的选择“责之切”。

或许,从白愁飞抢王小石匣子的第一次相逢,从白愁飞克制不住想要吃下牢狱人肉的那一刻,两兄弟背道而驰的命运就早已写就。

这般残酷与背叛,侠气与快意,尽皆温瑞安武侠诗意包裹下的层层滋味。

抓住这些,才能真的读懂这些段落的深意。

这些以简单剑招迎战复杂江湖的英雄,在阴险狡诈的江湖迷局中,命运早已布好了棋局。

取舍之间,繁简之中,温瑞安的诗意江湖,最终叠化成荧幕上的影像江湖,完成了细腻影像肌理与诗意江湖风骨的交融。

在温瑞安的江湖里,江湖不只是武侠人脑海中的意向,而是具体可见可感的景象,是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朝堂刑狱、梨花小院……武侠也并非只是刀剑招式,而是藏于心中的问道精神、诗意气韵。甚至江湖儿女也并非如表面那般洒脱,而是承受着残酷的命运与抉择。

在风光如画,景色如新的长卷上,温瑞安恣意书写着他的诗意江湖,定睛细看之下,这诗意中,丝丝缕缕的温柔与残酷纠缠出人物不同的命运轨迹。

传统武侠中,江湖已老。

而温瑞安与李木戈的江湖,才刚刚在诗意与残酷中向我们展露出它全新的风貌,等待着新一代江湖儿女去泼墨挥毫,续上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