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航母打击群指挥官总结印太之行:“一靠近南海,中国军舰就来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山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部署了六个半月后,终于在2月14日返回位于加州圣迭戈的母港。

对于这艘超级航母在印太地区尤其是在南海附近的行动,美国海军着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美国《防务新闻》15日称,“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自从去年8月2日开始海上部署后,原计划派往中东的美国第五舰队,但随后它改变航向,在长达半年的海上部署期内一直停留在印太地区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管辖区域,美国海军领导层将这次部署称为“美国西海岸舰队的运营开始转变”。

报道称,“卡尔·文森”号是美国海军首艘同时配备F-35C隐形战斗机和CMV-22B舰载“鱼鹰”运输机的超级航母。

马丁强调,这次部署展示了航母打击群部署方式的转变,未来美国航母搭载的F-35规模应该“变得更大”。

航母人员透露,在部署初期该航母就面临着“高甲板密度”问题,即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中装载数量更多的战机。

该航母额外携带了两架“咆哮者”电子攻击机和一架“高级鹰眼”预警机。

马丁表示,“事实证明,‘咆哮者’在与 F-35C 配合使用时特别有用。

F-35C是一架配备先进传感器的全新飞机。

所以我们喜欢将它们与‘咆哮者’配对以相互补充,当你在亚太海域飞行时,收集情报操作变得很重要”。

《防务新闻》称,此前从美国本土出发的航母通常只是在前往中东的途中,驶过第七舰队辖区时进行一两次演习,而“卡尔·文森”号这次部署完全集中在印太地区,显示了这里已经是美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地区”。

美国第三舰队司令史蒂夫·科勒中将表示,“这是我们航母在南海、菲律宾海和第七舰队责任区中的首次部署,是大国竞争的象征。”

马丁也对“卡尔·文森”号航母在南海的遭遇印象深刻。

报道称,美军官员透露,事故发生时,“卡尔·文森”号还有其他飞机急需降落,舰上人员紧急行动起来,“在30-40分钟内,我们更换了4根拦阻索,清除了飞行甲板着陆区的所有异物碎片”,让航母迅速做好再次回收舰载机的准备。

报道称,幸运的是,事发时另一艘航母“林肯”号就在附近,原先准备在“卡尔·文森”号上降落的舰载机紧急改为在“林肯”号上降落并进行加油,在舰上人员清理完“卡尔·文森”的飞行甲板后,这些舰载机当天晚上返回“卡尔·文森”号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