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蜂农割蜜,收获一箱最新鲜的原野馈赠;借助天然岩洞,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深入500年历史的古村落,走进诗文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太美了,让人看之忘忧!”观众看完后纷纷送上赞美之词,让节目在社交平台的讨论度居高不下。
没错,就像节目名称一样,浙江卫视的这档《还有诗和远方》容纳了凡俗的温情与远方的浪漫,在诗篇式的表达结构中,为文旅节目刮来一阵“新风”。
细看节目的诞生背景,可以发现其在“DNA里”就带着浓厚的文学属性。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三年间沿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带、瓯江山水诗路带一路行走,记录下不同城市街头巷尾的市井故事,也看见民俗与诗情融合的水土风姿。就像是杜甫笔下那扇装满了好景的窗户,只不过其中的千秋雪变成了江南春,推开后更有庞大的时代之变扑面而来。
在如何展示这种优越性上面,《还有诗和远方》有着自己的“方法论”。不是生硬地“吆喝”,也不是单调地重复,而是通过对群众生活状态的挖掘和展示,让人在“小细节”中看到“大时代”。
开篇温岭,当地有人选择自己开民宿、咖啡店,过着悠然惬意的日子,也有人选择乘风破浪,收获大海的馈赠。移步松阳,这里有人坚持老字号,打铁、做小吃,传承老手艺,也有人选择创业养蜂、直播售卖农产品,拥抱新时代。不论是哪种生活方式,他们神态中的满足、幸福都透过屏幕生动地传递出来。节目作为一个“小窗口”,让人看到了浙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加持下,在发展上取得的累累硕果。
今年4月中旬,省委宣传部面向社会发起了一场征集、评选省域品牌主题词的专题活动,一个月后,“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高票当选。
浙江的好山好水自古以来就被写入诗里、绘入画里、唱在歌里,这缕诗画山水的情愫,也始终凝结在浙江人民的精神记忆里。这也就不难解释观众对于《还有诗和远方》的喜爱——作为一个文旅节目,浙江的山海资源、人文优势在其中显得格外突出。
阳光下七彩小箬村的梦幻斑斓,细雨中洞下沙滩的朦胧迷离,群山间陈家铺古镇的悠远深邃,晚灯里明清古街的烟火升腾……如此种种画面在节目里交相辉映,既凸显出浙江对于山海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描画了在发展中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的坚定步伐。
这是一种贴合了百姓群众审美方向的艺术张力,也是一面时刻输出着省域品牌的创作旗帜。节目在让人对好山好水心向往之的同时,也给观众种下了一颗名为浙江印象的深邃种子。
如何避免一档旅行主题的节目变成俗套的“景点打卡集合”,使其拥有不止于“网红”的内涵和深度?《还有诗和远方》选择了一条“双管齐下”的道路。
上一秒醉心云与雾萦绕山间的美景,下一秒又会被因地制宜、脱贫不下山的乡村振兴故事击中;刚刚体验过扬帆起航的激动,又马上震撼于渔民大叔十几年间自费海上救援千人的伟大;感受了打铁时火花四溅的壮观,看到了老字号手艺人几十代传承不断的坚韧与质朴。
偶遇当地居民,听他们讲起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等内容,看他们上居下市,保留原始生活风貌形成“活着的古镇”,节目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地的发展理念;再看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的民宿经济、别具一格的海上渔家乐、借助新兴网络平台的“溯源”农产品售卖,多种花样的产业“你方唱罢我登场”。
《还有诗和远方》不仅让观众看着有趣、心生向往,还看着有营养,引发思考。
富裕先行要的不仅是GDP的一个数字,还要文化领域的丰富与自信,省域现代化也不只在于技术的发展,同样关系着思想的进步。在一手地方美景,一手人文内涵的加持下,节目不仅触及了“诗和远方”的理想,也肯定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在趣味和享受之中让人看到了浙江的高质量发展。
“看山水成趣,化人间作诗”,这首灵动的“江南小曲”还将继续唱出更多沁人心脾的旋律,唱出烟柳画桥之风姿,唱出这方水土生生不息的蓬勃活力。
(张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