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记者 张亨伟)上海音乐厅8日正式对外开放。晚上7:30,上海民族乐团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在大厅准时上演,这也是上海音乐厅开放后的首场音乐会。
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首演于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荣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优秀作品奖。作品将音乐、绘画、多媒体等多领域跨界融合,充满朝气的新生代民乐偶像,实力展现民族音乐的青春气息和时尚质感,通过“邂逅-相恋-离别-花开”四个篇章,演绎一段属于青春的动人故事。
演出现场收到了热烈反响,当天,《栀子花开了》还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观众,他们是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特别邀请的市志愿者协会的100名志愿者。上海音乐厅与上海民族乐团以美好乐音向上海城市的平凡英雄们表达敬意,感恩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在这个栀子花开的盛夏时分,我们时隔4个月在剧场重聚。选择《栀子花开了》作为乐团复工后的第一场线下演出,希望与大家分享一段花开的旅程,用清新的海派民乐表达对观众的思念,传递爱的温暖与力量,和观众们一同迎接现场舞台的回归。”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此次《栀子花开了》为主奏乐器配备了A/B角,让乐团更多年轻人有机会作为主奏在舞台“花开绽放”。其中,二胡演奏家董施栾是第一次肩负起独奏的演出任务。“这一场《栀子花开了》,是我们久别舞台后第一次与观众在剧场相聚,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无比期待。而我们主奏的《离别》一章在整部作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期待用二胡抒情而温暖的音色,表现走过阴霾奔向远方、逐步成熟、更加坚定的心路历程!”。董施栾说。
忙碌的不止舞台上的演员们,作为一场融视听于一体的多媒体音乐现场演出,各工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的复杂性,远超常规音乐会。为了防止突发情况,“90后”副导演洪艺桐已经在乐团的休息室住了2个晚上,“从前期筹备到演出当日,在近10天的时间里,我们迅速集结乐团演奏家和舞台、灯光、多媒体、音响等各方面的技术人员,落实所有器材设备。”洪艺桐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制定详细计划表,安排各工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互相配合、实施操作,并为了保障观众们的安全观演,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