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电影《柳浪闻莺》于3月5日登陆院线,该片从女性视角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江南越剧团里性格迥异但情同姐妹的两个女演员与一个画扇师之间的情感纠葛。该片虽票房表现平平,却备受女性观众热捧,性格迥异的双女主爱上同一位男性的情节,也让不少观众从中嗅到了电影《七月与安生》相似的味道。男性观众则质疑是否有点把男性角色当成“工具人”了。近日,电影《柳浪闻莺》导演戴玮做客《今日影评》,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带我们深入了解这部电影的情感故事。
对于说《柳浪闻莺》中有《七月与安生》的味道,戴玮表示:“如果你刚看这个故事,真的跟《七月与安生》很像,但是其实它们又不像,她们的人物关系很微妙。”舞台之上,她们演情侣,梁山伯是垂髫,她是女小生,祝英台就是银心。舞台之下,垂髫和银心同时爱上了画家才子工欲善,也因此产生了矛盾。最后,还是多年相处无法割舍的感情战胜了矛盾,俩人也随之握手言和。
有心的观众评论说:“电影名字叫《柳浪闻莺》,垂髫就是那株植物,是柳,银心就是那雀跃的莺。”的确,电影里的垂髫就是像柳条一样坚韧,即使时代改变,她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她就是一个至情至性、为艺术而活的女孩。银心则不一样,她是一个心思简单又慢慢成长的小女孩,刚开始时,银心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顾跟随着大姐姐垂髫,“你想干嘛我就干嘛”,可能别人觉得好的东西、有人来争的东西,自己也觉得好,所以也会去争。但其实银心是个善良的姑娘,她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她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到最后,也更清楚自己更重视的是跟垂髫的感情。
本片聚焦女性情感,大时代下更显珍贵。原小说是以工欲善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的,但是在拍摄时,戴玮把它做了改编,从女性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更能体现两位女性主角那段难以割舍的情分。不少网友表示:“她们俩都打成那样了,她怎么还去找她来唱《梁祝》呢?”她们俩从小相识,一起唱《梁祝》,对于银心来说,《梁祝》能唤起她心底那段与垂髫之间难以舍弃的情感,片中垂髫也一直反问她:“你还想不想跟我唱《梁祝》”,她们的复合也就在一句话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解释。重新一起演戏时,垂髫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但却能第一时间感觉到银心的到来,就如心灵感应一般。她们的这份情谊似乎已经超越了友情。戴玮分析到:“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越剧的这种大萧条,包括很多下岗(演员),在那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一种情感,这样的一种人物关系,我才觉得这个作品有了一定的厚度。”
重新一起演戏时,垂髫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但却能第一时间感觉到银心的到来,就如心灵感应一般。她们的这份情谊似乎已经超越了友情。戴玮分析到:“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越剧的这种大萧条,包括很多下岗(演员),在那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一种情感,这样的一种人物关系,我才觉得这个作品有了一定的厚度。”
作为女性观众,大家都很欣喜能看到这部作品的问世,有的男性观众则对工欲善片中的戏份提出了质疑,工欲善这个形象在第一场戏的时候非常地惊艳众人,但是随着戏的深入,感觉这个角色从开头的“厚”慢慢变“薄”了,有点“工具人”的嫌疑。戴玮解释说:“我觉得工欲善不是工具人,那是一个青春,其实在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也喜欢这样的才子,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的校园,那时候大学的女生,真的会被那一个长发的、文质彬彬的、很有才华的老师所吸引。”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两个女孩慢慢走进他,他的性格就慢慢暴露出来,生活当中,他没有太多的担当,跟银心吵架的时候还被说成“小男人”,这可能戳中了男性观众内心脆弱、敏感的部分。毕竟工欲善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尤其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得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影响现代女性观众代入其中,感受里面传递的追求心中美好的主题。本片在杭州、上海路演时,现场大部分的都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女孩子,她们都说能理解和代入这个她们爸爸妈妈年代的故事里面。银心和垂髫代表着两类生活中常见的女性,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永不妥协的垂髫,当然,大部分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不断钻营的银心。只要你是冲着美好生活、对自己追求的一切真心付出,最后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其实都已不重要,这么坚强美好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如影片最后,垂髫在已经完全失明的情况下说的:“我好像能看见了”“最好的时候”。
希望更多的观众能透过这部电影,引发思考,摸索到属于自己的追求方向,真心付出、活出自己的美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