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发现了一个宝藏综艺。
节目已经播出了两期,到豆瓣上一看,居然还没有评分。
不要说出圈了,简直是无人问津。
但看一下评论,凡是看过的人,都给出了清一色的五星好评。
“震撼”、“感动”的字眼频频出现,大家甚至纷纷表示“为没看过的人感到可惜啊!”
它就是韩国JTBC电视台新推出的《Fly To The Dance》。
其实早在播出之前,这个综艺已经有了一大波的路透,但也仅仅引起了小范围的关注,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嘉宾兼音乐制作人Henry(刘宪华)的粉丝。
在这些路透里,Henry带着六名来自韩国的女性舞者,在纽约的时代广场、林肯中心、中央公园等各种地标前放肆歌舞。
街头的原始,水泥地和零下的温度,黑白黄各种肤色的路人层层叠叠,也挡不住刀群舞的力度,扑面而来的张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Fly To The Dance》的节目形式和嘉宾阵容都不算陌生。
是的,它糅合了此前在韩国非常火爆的两档综艺。
一个是JTBC的清流音综《Begin Again》——让本土知名歌手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对着陌生人展开随机路演。
另一个,是去年Mnet的街舞节目《街头女斗士》。
当时,可能就连电视台自己也没想到。
一群爱豆背后的无名伴舞,周二深夜档的撕逼节目,会凭着这些舞者超强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火爆全韩。
而在《Fly To The Dance》里,街头表演的主角从歌手变成了舞者。
舞台,就是光怪陆离的纽约街头。
在路演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新尝试的效果到底如何。
最终,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节目风格,却因为热爱和自由实现了大一统。
边看节目,你就会发现。
原来舞蹈和街头表演最动人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是表达的绝对自由,欲舞即舞的忠诚和信念。
也是“我”和形式高度统一的顽强热爱。
所以,哪怕你对嘉宾没有粉丝滤镜,对节目也不太了解,也一定会被折服。
在强大的演出阵容里,既有因《街头女斗士》而大火的YG编舞师李军,红头发的Aiki。
还有大神级别的Lia Kim,以及韩国vouging的代表人物Love Ran等各色舞者。
这些新面孔和熟面孔,尽情地跳。
在每个表演里变换着舞种,你能看到locking、krump、vouging、poppin、waacking、芭蕾的无缝衔接。
正是超强的专业素养,成了他们放肆表达的底气,我们也一点点地触摸到了某种舞蹈的本质。
不是竞技或炫技,就是享受,享受此刻的节奏、目光、肢体和风声。
与之相对,整个节目的剪辑也相当流畅,没有那些惯常的套路。
我们看不到冗长的嘉宾介绍,强行升华的廉价煽情,也没有长篇累牍的渲染正能量。
韩综对节奏感和价值观的把控,让节目全程毫无尿点。
不仅立住了一个无比鲜活的群像,路演台前幕后的巨大张力也自带某种情境感。
在第一集中,因为音响卡顿而宣告失败的第一场路演,原本完全可以被剪掉重录。
但节目组却保留了这次尴尬的表演,忠实地记录着从不完美到完美的每一步改变。
随着音响失灵,路人开始自发地帮忙伴唱,在纯人声背景中,年龄最小的惠琳就硬着头皮跳完了全程。
但在看似Slay全场的路演背后,是一群女孩的紧张、激动和热爱。
从落地开始,时差还没倒过来,衣服来不及换就开始排练,几十首曲子的编舞全部烂熟于心,每个人都成了音乐一响就能卡点的机器。
她们看到异国的路标也会大呼小叫,无时无刻都像四肢发痒地跳起舞来。
跳得高兴了甚至会感动落泪。
其实,回看去年《街头女斗士》在韩国的爆火,再到今年的新综艺《Fly To The Dance》,便会有迹可循。
这些地下的、野生的女舞者,展示了某种无法安放于东亚体系中的女性特质。
她们无比地自信,自信到你隔着屏幕甚至会有点脚趾抓地的尴尬。
Love Ran看到中央公园的大道,面不改色地就说“想要跳舞”。
于是在人来人往的林荫路上,开始大跳vouging。
李军可以把公园的大石头当作舞台,背靠大厦,穿着羽绒服就扭起来。
年龄最小的朴惠琳,在零下三度,喷泉都结冰的街头,只因为跳到兴头上,就脱掉外套,只穿着一件背心。
她们每个都咋咋呼呼、能量爆棚、随地起舞,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
每当肢体开始变化,就好像有一束天然的聚光灯打向这些舞者。
因为热爱所以坚信世上有一束光是为“我”打的,而光源无非就是自己。
这也是去年的《街头女斗士》会爆火的原因。
Mnet电视台放大撕逼和噱头的恶意剪辑,反而突出了这群女舞者的特质。
对于性别文化极其保守的韩国来说,她们是如此地猛烈。
《街头女斗士》
在以“温良恭俭让”为美的标准中,居然有人乐于当Bitch,直白地表露着自己的欲望、野心,和“我才是C位”的表现欲。
因此,它的“不现实”让观众看得很爽,也几乎成了一个“乌托邦”。
其中,女性强烈的好胜心、战斗力,drama的姿态和妆容,无比的“自恋”,都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Fly To The Dance》里,这种魅力被提纯出来,在专业能力的加持下,变得更加可爱。
你很难想象一头红发,男孩子气撩人于无形的Aiki,已经结婚九年了,还有一个八岁的女儿。
而Lia Kim张弛自如,跳起poppin时,那种藐视全场的目光也绝对能让人颅内高潮。
其实,可以没有雌竞,也没有人设限制,只有大巴车上Love Ran说的那句话,也是第一集的标题,“舞吧,舞吧,跳舞吧”
当然,在嘉宾的人格魅力之外,《Fly To The Dance》最难得的,是路演的质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音乐制作人Henry超强的编曲能力。
为了完美的路演,他准备了几十个创意,也让整个节目的质感直线飙升。
就拿选曲来说,在第一集中,给vouging这一舞种的伴奏,来自德籍韩裔制作人Peggy Gou的《Starry Night》。
这是一首非常“飞”科技舞曲,歌词中有一部分单词念白:
“大海、静夜、星星、微歌、我们,
我们就是永恒,比起这个时刻我们更像是永恒。”
Peggy迷幻低沉的嗓音,配合着女孩们千奇百怪的卡点pose,后面是异国纽约都市的钢筋水泥。
一切无比契合,在实现了娱乐性和可看性之外,又微妙的传递着一种态度,一个几分钟的舞蹈就实现了一种魔性的煽动力。
这种编曲的质感,让街舞对激情和动感的强调,不会成为仅仅一瞬间的上头,然后流于浮躁的表面。
相信已经看过节目的观众,一定N刷了第二集的表演《Kill This Love》。
这首Black Pink的K-POP代表作无疑有着强烈的文化输出目的。
留心一下Henry的改编也会发现,他只保留了原曲英文的部分歌词。
让口号一样的“kill this love”出现在结尾的最高潮,配合着韩式的刀群舞压迫镜头,完美服务于随意停下、不了解K-POP的纽约路人。
但输出也罢,确实让人心服口服。
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以管弦乐开场,氛围被立刻顶到一个宏大的高点。
紧接着Henry用身体引入打击乐,成为庄重中的不安元素,舞者们这才上场。
整个情境的张力就像蓄势待发的裂帛,被以惠琳为首的女孩们撕成碎片。
当你的官能被古典和现代的夹击整个调动起来后,红裙的芭蕾舞者才被徐徐引入。
白色包围红色,两种力量相济相争,随着音乐鼓动,弹射。
就在街头,居然搭建出了这样一个意象,可以是跳动的心脏,也像白色的火种。
然后狂欢,转瞬即逝,简直像一场行为艺术,哪怕是带着强烈的输出目的,也完全经得起推敲。
说到这我们会发现,韩综的制作非常高超,精准击中了观众的需要。
在路演之外,节目穿插的是对纽约之旅的全方位展示。
用女孩们的第一视角,去代入那种游走异国的快乐。
比如看过七遍《绯闻女孩》的Amy,看到剧中出现过的中央公园的鸭子,就激动不已,开心地拍照打卡。
大家在酒店睡了一觉起来,要先从窗户往外看看街景,才有了抵达纽约的实感。
这种旅游的心跳感,对于后疫情时代的观众来说,既新鲜又怀旧。
同理,此前罗PD跟拍尹汝贞的奥斯卡颁奖之旅,用看似随性的Vlog拍法就构成了一个节目——《意外的旅程》。
看似随机的主题,实则隐藏着罗PD敏锐的节目嗅觉。
也是把尹汝贞爆棚的人格魅力,和洛杉矶之旅糅合在一起,充满着当下时代的痕迹。
当然,这些节目都不乏资本的浇灌,文化的输出。
但是,赢得观众的前提,是尊重人,尊重职业。把一些纯粹的东西放在本位,让失落“感受力”从后疫情时代中解救出来,导向极其朴素的真善美。
综艺节目所强调的参与感,也就由此而来了。
截至目前,《Fly To The Dance》在豆瓣都没有评分,但它的质量绝对值得更多的观众。
所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起来了,成为让宝藏综艺出圈的第一批观众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