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有印象中,无论做演员还是做导演,易小星身上都带有强烈的喜剧标签。从“万万没想到”系列到大银幕之作《沐浴之王》,让人发笑是他的拿手好戏,但是让人哭,他可以吗?

他还就真做到了!

在综艺《开拍吧》中,易小星拍的短片《无时无刻》让舒淇、刘震云和现场观众一起感动到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作品。

一开篇,蔡文静饰演的独居女性半夜醒来,暗色影调中处处充满悬疑质感。

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埋在悬念中的温情内核不断发芽,最终冲破了形式和类型束缚。

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时空被揉碎重构,短片内部的人物关系和情感重新完成对位的时刻也就成为了片中情感张力爆发的时刻。

这部短片抛却了易小星擅长的喜剧风格,舍弃对笑的追求,转而向情感深处挖掘,戳中的不再是笑穴,而是大家共同的泪点。

从笑到泪,易小星短片风格的巨大变化,让同台的青年导演胡国瀚发出感慨,“这个节目真是激发了导演们的各种潜能。”

确实,在《开拍吧》的舞台上,郝杰、彭宥纶、王珞丹、易小星、沙漠、胡国瀚等我们熟悉或陌生的青年导演们,一次次在短片中颠覆自己身上的标签也刷新着我们对“导演”的认知。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部新鲜的短片,更是这些导演一点点自我修炼、在行业中不断打磨的过程。

在一个良性“高压”的拟真生态中,《开拍吧》为我们展示了导演是怎样炼成的。

比如易小星导演。在这部《无时无刻》之前,前两部短片《谁拿了我的外卖》和《制造偶像》基本沿袭了他以往夸张喜剧的路线。

《谁拿了我的外卖》以黑色幽默风格讲述一个小职员为老板找外卖的过程。在一个夸张的戏剧情境中,喜剧效果被不断推高。

这是易小星原本就很擅长的喜剧创作路径。在故事上,也确实有让人发笑的能力,但是却因为“电影感不足”、“不像是电影”等原因而不被影评人接受。

到了《制造偶像》,易小星营造出一个比现实夸张百倍的造星场域,极尽喜剧的放大与讽刺作用。更有趣的是,在视觉呈现上,用分屏、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视听语言实现了解构。

内容上的夸张与形式上的解构,显然要比第一部《谁拿了我的外卖》的黑白影调更显契合。在调整与适应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易小星在不断成长,不断寻找更好的影像表达。

到了第三轮这部《无时无刻》,“高压”之下产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作品,主持人张绍刚说“这个片子很不易小星”,但事实上,恰是这个短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的易小星。

在《开拍吧》,易小星与刘震云也结下了奇妙的缘分。他的三三轮片都由刘震云投资,其中第三部短片《无时无刻》更由刘震云悉心帮助打磨的剧本。三部作品都获得了票房盈利,最终更是在口碑上完成了逆风翻盘,开启了易小星导演生涯中的“隐藏款题材”。

而像易小星这样的自我突破并非孤例,在每一位导演身上,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清晰的成长痕迹。

这一期与易小星在同一个“独居女性”命题下比拼的王珞丹,拿出了《寂静世界》这样的作品。

一对相依为命却又相互伤害的姐妹,她们住在一起,作息却日夜交替。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如同各自独居在一个家。

姐妹之间的怨恨与爱纠缠撕扯,如同日夜更迭,走不进却也离不开。

这个个片中有一首非常契合角色情绪的主题曲,正像节目中一些影评人提到的那样,音乐带来的情绪升华能够打造一部影片非常完整的情绪线,同时也能给观众留下非常好的离场感。

在这个短片中,音乐与故事的配合,让这对姐妹之间的关系被延宕开去,凝华在黄璐的表演中,显得格外细腻而动人。

三轮比拼,王珞丹用《陪聊》《寻人启事》和《寂静世界》三部短片尝试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陪聊》是一个非常具有文艺气质的故事,4:3的画幅,油画肌理的画面质感,以世界末日的方式去隐喻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崩塌和极致荒芜的孤独。

王珞丹的第二部短片《寻人启事》是三部中最直给也最具有类型气质的一部。

在互联网舆情下塑造了一个3.0版安嘉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男),它不仅讲述了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藏在网络深情人设下的变态家暴男。

到了第三部,类型气质被更加真实的现实质感取代。在人物的情感关系上,留出了更多雕琢空间,虽然遗憾仍在,但也仍不失为一种新鲜的尝试。

三部短片,类型题材完全不同,但王珞丹一以贯之的女性视角非常鲜明而细腻,她对孤独的阐述、对爱与伤害的呈现、对姐妹妹关系刻画,全都呈现出极为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这个具有更多创作自由的舞台上,她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成长。

在这个节目里,成长不是某一个导演的特权,而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青年导演都在发生着的变化。

比如我非常喜欢的沙漠导演。

在这档节目之前,他的银幕之作是一部青春爱情片《我要我们在一起》。而《开拍吧》的舞台,短片下来,沙漠完全颠覆了“90后青春片导演”的标签。他展现出的是一种灵巧在不同类型之间辗转腾挪的驾驭能力。

第一部短片《刹车》,讲述一个要复仇的父亲,在即将复仇成功的时刻良心未泯停手。

这个短片一上来,就用极具电影质感的视听呈现抓住了大家的眼球,虽然在叙事上被一些影评人诟病为“不够清晰”,但它的优点十分突出,它触碰到的“阳光抑郁症”这样的现实议题,充满了人文观照。

这里有一个节目录制时的细节想与大家分享。《刹车》这部短片我给到了8分,它的情绪足够饱满,给到的情感浓度和人物状态足以撑起一个短片的体量,在一波一波的情绪推动下,人物的前史和枝蔓的情节,在重要性上会天然退到次要位置。

他让我相信了那个父亲的存在。也对沙漠的作品抱有更多的期待。

到了第二部《不说话的爱》,相较第一部而言,叙事上的问题得以解决,观照社会现现实优点得以保留。而在人物的情感细腻度上,明显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真实的情感逻辑,甚至已经具备了做院线长片的基础。

沙漠用两部短片勾勒出自己非常清晰的导演成长脉络,就像是陈思诚说的的样,沙漠确实让我们看到他可以驾驭更多不同的类型,他可以不仅仅是一个拍青春爱情片的导演。

在沙漠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青年导演在技法上的成长和在叙事上的成熟,从他选择的故事和题材上,我们更看到了新一代青年导演对社会现现实感知和对文艺责任的担当。

而下一期沙漠将会把自己最擅长的爱情题材和从未尝试过的黑色喜剧结合,与胡国瀚在同一主题下PK,围绕“疯狂的月饼”进行创作。

这两位节目组最年轻的导演,你追我赶间,较着劲向前奔跑,在良性的竞争中收获更大的进步。

在节目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中,沙漠属于率先“玩飞了”的那一类,他的尝试一次比一次大胆,下一期新片中的黑色喜剧元素更是让人期待值满格。悄悄地说,我是非常非常喜欢的。

一档节目,三轮短片,竟然能让这些没拍过或是仅仅拍过一两部长片的青年导演们,有如此惊人的成长,这是在看这档节目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几位导演的作品转回到整档节目的设置,或许会对他们的成长有一个更全局的视角。

投资人、影评人、观众,演员洽谈、剧本会、拍摄、上映、映后打分、模拟市场票房…… 每一一类体、每一个环节,基本都在复刻真实电影从寻找投资到最终上映的每一步。

这是一个极为拟真的电影体系,我们从中窥见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诞生的过程,更是一个导演成为真正导演的过程。

在真实的电影体系中,一个影片从创意到上映,最快也要两年时间,而在节目中,他们在几个月内浓缩了三轮历练,完成了市场中至少要用6年时间走完的成长。

它规避了现实中超高的项目折损率,用全力的支持和百分百的尊重帮助这些青年人完成他们一个又一个电影创意。

这也是我将节目的拟真生态称之为“良性拟真”的原因。

陈凯歌、刘震云、舒淇、陈思诚四位绿灯会成员,他们是投资人也是电影导演、作家、演员、监制等细分领域内的前辈。

每一个绿灯会成员在投资之初如果放弃项目,则后续不会再有任何投资权。这是非常理想化的资方与创作方的平等关系。它打破了现实生态中资方百分百话语权的局面,而反向构建了资方对创作者的尊重。

这种尊重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就像这期一开始就声称要退赛的郝杰一样。当四位绿灯会成员面对要退赛的郝杰,他们拿出的不仅仅是尊重、信任、劝慰,更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陈凯歌导演以过来人的犀利和稳健劝住了要退赛的郝杰,又用一百万的投资鼎力支持郝杰的创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制作班底全部借给郝杰使用。

一个从来只拍农村题材的导演,终于“进城了”。 在一群充满电影工作经验的合作伙伴之中,郝杰的幸福溢于言表。

从良性舒适的环境,到真金白银的支持,再到工业化电影制作经验的倾囊相授……每一位青年导演的成长背后,都是这这样方位的良性生态孕育的结果。

沙漠与胡国瀚的锋芒和个性,郝杰的执拗与坚持,易小星的灵活与轻巧,彭宥纶的纠结与放松,王珞丹的自如和尝试…… 每一位导演,在这种良性的生态场域中,都自由追寻着最初的电影梦想。

这是《开拍吧》之于电影行业最大的意义,也是这个行业原本该有的样子,让每一位创作者拥有创作上的呼吸自由。

在现实电影行业的平行时空里,《开拍吧》用极具工业智慧的方式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颇有参考价值的流程范例。

从导演故事创意出发,锻炼团队,说服演员和投资人,在不断的磨合中形成成熟稳定的创作团队,共同突破一个个创作瓶颈。

他们渐渐成熟稳定的产出方式,让我们相信,电影行业的流程可以打通,青年导演们可以在规范的摄制体系中完成自己的表达诉求。

我期待着这些导演即将带来的新作品,更期待着未来有一天他们从这档拟真节目走向真实的电影市场,那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从这里练就了翱翔天地的丰满羽翼,足以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