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消协评“春节票价高”:单纯的票价依赖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鸠止渴

中消协15日发布春节消费**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电影”类负面信息205819条,每日舆情吐槽主要指向票价方面。

继去年春节档票价被广泛吐槽后,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再创新高,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因高票价望而却步。

报告指出,社交媒体中“史上最贵春节档、票价贵到离谱”的舆情热议背后,是正在逐渐升温的文化消费诉求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和阻滞。

电影市场银幕过剩与内容短缺的结构性难题,疫情波动与政策影响的多种现实挑战,迫使影院通过提高票价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窘境,从产业短期止损的角度来说或许可以理解,但观影人数普遍减少、观影频次持续走低的事实,却说明单纯的票价依赖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鸠止渴。

报告表示,寻求影院赢利路径依赖与消费者合理承受范围之间的平衡,寻求产业长效健康发展与文化消费提质升级间的良性互动,需要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不断研究、持续探索。

春节档票价虚高 电影院吃相太难看

春节期间,部分城市新片票价被指“贵到离谱”,持续引发热议。

2022年春节档观影人数创下近四年以来的新低,观影人次只有1.14亿,较之2021年的1.6亿,下降了29%,高票价吓退了4600万名观众。

近日,《狙击手》《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相继宣布降价。

纵观虎年春节假期的影院排档,新片上映的数量达到八部。

这些不同影视公司的影片,集体扎堆冲击春节档。

影片的平均票价,甚至达到58元之高。

这个数据的出现,比起前两年的春节贺岁档,足足高出十元左右。

票价的持续升高,引起了不少影迷的吐槽。

而相比于高额的票价,其质量上的对比水平减弱,也成为不少网友争议的话题。

优质内容的缺失,和高票价的持续,电影行业回归理性迫在眉睫。

如果发行方听取意见选择降价,影院依然保持升高,就会从根本上很难解决,当今影院所存在的问题。

归根到底,票价的居高不下,与影院哄抬有着直接的关系。

很多影院趁着春节档合家欢,而选择“割韭菜”,对于影迷来说是种伤害,很多人也许会面对高额的票价,心中打起退堂鼓,从而选择罢看。

对发行方及影院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也许会有人看过影片造势,硬着头皮选择走进影院,其目的无非只想让电影,值得自己腰包所贡献的票价。

剧情的紧凑也罢,精致服化道亦可。

单反占有以上两项,都不会让消费者感觉吃亏。

但是现实却是大相径庭,不少电影让大家感到失望上当。

花了大价钱,却没能让观众,获得与票价相符的视觉体验,难免或多或少让人失望。

电影市场,并非一锤子买卖。

看过电影后的口碑,会通过朋友圈及口传,进行下一轮的讨论及评价。

传播速度的飞速,让亲友传播成为当今的一种趋势。

踏踏实实地做电影,对得起大家的期望,必然会引来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但是如果以高票价,将观众骗进影院,换来的不良口碑,还会有人继续观看吗?

所以说,如果电影质量不达标,即便影院使用高票价的手段,来赚取单人的利润,也会因口碑,损失了其它亲朋好友的再次光顾。

综上所述,当今电影行业市场,如果希望长久发展,市场反弹和价格控制尤为重要。

排片和质量的双重加强,才是治标治本的好办法。

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流量,而砸了招牌和口碑。

过硬的保障和提升,才能让国产电影行业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