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讲述了一个两难的故事。

肖央所扮演的男主角林日朗,原本只是一个穷编剧,一个普通的父亲。他们一家三口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

但意外突然来袭,他的生活急转直下。

儿子小虫得了大病,需要做换心手术,以他的家境,几乎无法承担起心脏移植手术费。医院的人建议他采取保守治疗,让孩子最后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他不肯放弃孩子的命,想尽一切办法筹钱。

当得知医院有了配型的心脏的时候,林日朗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筹到了那笔做手术的巨款。

但故事到这里才真正开始。

林日朗拿着钱往医院赶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得知心脏被人抢走了。

医院将适配心脏私自给了别人,这个人隐藏在无比黑暗的真相背后。

时间紧迫,儿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未必能等到下一颗心脏;而现存心脏的有效期,也只是在八个小时以内。

林日朗别无选择,只能铤而走险,持枪闯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劫持了里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

向警方喊话的时候,他清清楚楚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我要心脏,那颗心脏本来就是我儿子的。

《误杀2》改编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但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已经能够感受到两部电影的截然不同。

《迫在眉梢》的矛盾在于钱:穷人付不起高额的手术费,就没有办法活下去。

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父亲之所以会劫持医院,是为了让医院能够将他儿子的名字放在移植的名单上。

而林日朗的诉求不是上移植名单,他儿子已经在名单上了。他的诉求是被无故抢走的心脏。

钱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他也并不是医闹。虽然林日朗一穷二白,但还是努力地筹到了医药费。

真正的矛盾在于,他辛辛苦苦地听话、筹钱、排队,这些都没有用。他努力的成果可以直接被抢走。

他顺从了规则,但规则并没有保护他;反而总有一些人、一些他摸不到的、未知的力量,凌驾于规则之上。

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打破规则,铤而走险。

在这一层面上,《误杀2》可以说是做了非常用心的改编。

这也是为什么单从影片的切入点来看,两部电影就非常不一样。

《迫在眉梢》开篇是按时间顺序,老老实实地铺垫前情,讲出事情的原委:矛盾在于钱,男主角一家并不富裕,夫妻常常为钱的事情吵架;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孩子突然得了病,高昂的手术费用远远超过他的医疗保险范围……

而《误杀2》一开篇,肖央所扮演的林日朗,就劫持了医院。

作为劫匪,他的行事风格大胆老练,绝不拖泥带水。

当他直视镜头时,那种空洞而阴沉的眼神,既能想到《误杀》里的李维杰,更能想到《唐人街探案2》里的宋义。

那种眼神令人害怕,会让人联想到人性的深渊。

全城都因这桩劫持案而轰动,警方如临大敌,围观的群众既害怕又兴奋,媒体则像嗅到腐肉的苍蝇,闻风而动。

他们都想知道是林日朗是谁,他为什么要铤而走险。

这也是影片所设置的第一个悬念:林日朗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劫匪?

随着剧情的深入,影片开始讲述他的过去。

在最开始,观众同样会将他的困境误解为贫穷,认为林日朗是没钱救儿子才出此下策。

急诊室里被劫持的病人都忍不住反驳,那如果人人都因为没钱就这样做,不是你穷你有理吗,医院不就乱套了吗?

但最终真相大白,问题和钱无关。

看到这里,无论是被他劫持的病人、还是医院外看直播的观众,都被他的故事所打动。

普通人都能够与这位底层的父亲所共情,因为他们会明白,林日朗的确已经走投无路。

他尝试了一切能解决办法的正常途径,但是都没有结果。他是被硬生生地逼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回到最初的起点,谁才是真正的劫匪呢?

看似林日朗扮演的是劫持医院的人,但其实他根本没敢杀死任何人。

反而悲剧之所以会酿成,是因为有人抢走了本属于他儿子的心脏。那些高高在上的、无法被看见的人,才是真正的劫匪。

看电影之前,可能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改编翻拍,这部电影还要叫《误杀2》?

看完电影之后其实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了。

甚至会觉得,主创会选择改编《迫在眉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

看似《误杀1》和《误杀2》所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其实抛开表面的文本,两部电影始终有着同样的内核。

故事的主角都是小人物,是父亲;而故事所聚焦的,都是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中做出的选择。

无论是《误杀1》的李维杰,还是《误杀2》的林日朗,其实一开始都是老实巴交、性格温顺的好人。

李维杰在面馆看到别人被桑坤刁难时,甚至不敢正面出头,只敢趁桑坤不在,偷摸摸地小声提醒对方;而林日朗作为一个穷编剧,明明剧本改了一版又一版,被三个甲方包围的时候,还是一句话都不敢吱声。

所以当你看到这样怯懦的老实人,甘愿铤而走险、变得一脸凶悍的时候,比起害怕,更会觉得唏嘘。

他们都是弱者,弱者只有被逼到绝境,才会反抗。

他们拥有的本就不多,还被剥夺了最后的生存空间。所以一旦反抗,就必须赌上自己的全部,甚至于是生命。

这种选择本身就带着一层悲剧性。他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自己一定会付出代价。

而他们之所以会变得孤注一掷,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李维杰和林日朗都可以忍受贫穷、困苦、生活对自己的重重压迫,但一旦受到伤害的变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

正如《误杀2》里,林日朗对达马医生所说的:“你不知道一个父亲,都能为自己的孩子做出些什么。”

这也构成了《误杀》系列的情感内核:平凡的家庭,平凡的父亲,却能够为爱而义无反顾。

两部《误杀》所做的,都是将平凡人放到一个极端的环境里,去探讨人性的复杂、矛盾和挣扎。

但最终的落脚点只有一个:也许男主角是一个好人,也许他是一个坏人,但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父亲。

回到“误杀”这个片名。

可能有些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叙事层面上的,“失手杀害了一个人”。

而在《误杀2》里,对这个词的解读无疑变得更加丰富了。

被“误杀”的可以是被偷走了心脏、生命危在旦夕的小虫。

也可以是故事最开始,被舆论所裹挟、被误解、被“污名化”的林日朗。

而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它所指代的也可能是守在医院内外、与林日朗感同身受、也与他有着相似命运的无辜的普通民众。

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误杀,更是对一种人性的误杀。

导演戴墨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一句话,对一个人的定义,就是一层误杀。

因此在这两部电影里,你都会看到同一个镜头:扮演主角好友、积极为其发声脱罪的秦沛,和扮演记者李安琪的陈雨锶,都在影片最后,面无表情地凝视着镜头。

这一刻,影片打破了第四堵墙,视角也从角色转为观众。

两部作品都以一种颇为高明的、留白的方式,引导观众去思考,究竟是谁在被“误杀”;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是否也在现实中会被舆论所裹挟。

本周二桃桃观影团也组织了一次福利观影,带着桃团的观众们一起提前看了这部《误杀2》。

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到场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是《误杀》系列的粉丝,早早就来排队了,工作人员都被大家的热情吓了一跳。

这一次定制票根的风格非常不同,广受好评。

观影结束后,我们也收到了许多热情洋溢的口碑反馈。

显然从观众的热情里已经能够看出来,在他们心目中,《误杀2》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

而两部电影看下来,《误杀》IP也已经初具雏形。

无论主创、题材、影片内核、乃至于拍摄手法等,两部作品都是一脉相承。

从类型的范畴来看,它们都是成熟、流畅的“强类型”作品。影片节奏紧凑,情节高潮迭起,谜题和反转的设置都能出人意料,观感更是爽感十足。

两部电影的一大特点:采用了架空的世界观,这让主创在对社会议题的表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开放的讨论,可以选择以平凡人的视角切入,反观社会矛盾和社会议题。

而看似文本不同,但故事的情感内核却始终是一脉相承:都是亲情、家庭,对人性和命运的探讨,以及对小人物的关怀。

所以我们也发现桃团有不少观众走出影院的时候,眼眶都还是红的。

这或许也是两部《误杀》在侧重点上的不同:第一部更强调快节奏和悬疑感;而第二部则更注重于情感表达。

这也侧面反映了一点:《误杀》并不是一个吃老本的系列。

它抓住了系列的精髓,但始终在探索新的故事、新的可能性。求新求变,才能让一个系列永葆生命力。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又多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国产IP。

非常好奇《误杀》系列之后的走向,尤其是看完第二部之后,迫不及待想催更第三部了。

但在此之前,赶快去电影院看《误杀2》吧!

毫无疑问,这一定会是你今年贺岁档里必必必必必看的一部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