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下,今年在平遥,一共看了近20部电影,另外还看了7、8部WIP影片,顺便还看了几场球,参与了一次评审,并颁了一个奖。

非常充实的8天,是属于电影,却又远离院线片的8天,以至于,《图兰朵》我还一直没腾出时间去看,心心念念。

与往年一样,今年是迷影精神赏与平遥的又一次合作,由迷影精神赏选择三位评审,参与平遥影展,并在藏龙单元的数部新导演或青年导演作品当中,选出最值得鼓励的影片,颁出“迷影选择荣誉”。

难得与王俊凯老师同框,非常值得纪念

对我这种影迷来说,没白天没黑夜的陷在电影里,总是很快乐的。哪怕,看到的电影未必都是佳作。

今年的平遥很难,想必大家都看在眼里,包括片单发布的一拖再拖,背后的故事应该也有很多吧。而影展期间,也看到不少朋友在吐槽,说今年的平遥不行,不如往年,或者平遥越来越不行了……

但我还是觉得,你要这么看这个事情。平遥影展,其实只是当下华语电影的一个缩影罢了,它只是一个窗口,一个表征。平遥为什么不如之前呢?

嗯。

何况,平遥影展也并非真如很多人口中那么不堪。

最起码,我们还是在其中,看到了很多不错的影片,比如《童一个世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等等

卧虎单元的《童一个世界》,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片,一部很看起来很轻巧,但实际又很沉重,很有回味的片子,一个以儿童世界寓言成人社会的影片。视点集中,拍摄也很精炼,我是很喜欢的。

刚好刚刚在车站遇到谢飞老师,他也对这片子没有获奖表示遗憾。

当然,评奖这东西,本就是很主观的事情,终究会有些人开心,有些人遗憾。

比如,我们今年的“迷影选择荣誉”,同样竞争很激烈。

即便,上面还说很多人吐槽今年平遥不行了。

但选择,还是很难做啊!

今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部影片,一部是魏书钧导演的《永安镇故事集》

另一部则是孔大山导演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刚好两部影片在豆瓣都开分了,而且评分都不错(全在8分以上)。而从我的观感来看,这两部影片,也确实是今年非常难得了两部青年导演佳作。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最终获得了我们今年的迷影选择荣誉的鼓励。

此外,影片还获得了青年评审荣誉·影片、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所以,一共连拿三个最佳影片表彰,成为昨天晚上平遥的大赢家。

对于《宇宙探索编辑部》,迷影选择荣誉的评审团认为:

“这是一部处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电影。

世俗生活的困窘尴尬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交替出现,科幻世界的幽玄与荒诞不经的乡野传说精巧嫁接。伪纪录片的形式、高信息量的画面与高密度的节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游走于现实与臆想之间的奇妙世界,而这背后是一个普通中国人那可笑而又可叹的理想哀歌。

影片融科幻、奇谈、现实于一炉,轻巧、戏谑却又极接地气地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我们未曾预料到的中国科幻片的崭新路径。”

颁奖现场,导演孔大山显得很镇定,他攥了攥手中的奖杯说:“谢谢评审,这是我的第一个电影,平遥电影展也是我来到的第一个电影节,是这个电影的第一个奖,谢谢。”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最初的海报上,写着这么一行字“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没错,它确实做到了。

故事里,没落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主编唐志军三十年如一日地痴迷于寻找外星人的踪迹,这个现实生活中落魄潦倒的中年人,怀着隐秘的伤痛和毕生的热望去探寻宇宙的答案和存在的意义。

影片用伪纪录片方式强调了摄影机的在场,演员时常对着镜头做出访谈式的独白回应,更精细的是,为了逼近现实,刻意使用了跳切、抽帧的剪辑方式。

极度荒诞的故事与极端真实的影像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我们从一开始非常笃定的戏谑渐渐陷入与主角一样的迷惘之中,模糊了现实与科幻的边界。

我们从中窥见了导演自他的短片《法制未来时》延续而来的风格,更获得了一种站在现实临界点上的猎奇满足感。

这样一部充满探索性与新鲜感的影片,处处夹杂着荒诞的幽默与机智,甚至在一向口味刁钻的媒体场放映中也率先收获了全场媒体的笑声与暗呼。

更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看起来很恶搞、很讽刺的喜剧,内里却有着一个略带悲剧的内核,就像导演孔大山的描述,这更像是一曲失败者之歌。

你在这略带荒诞味的影片当中,也会看到几个顽固到近乎疯狂的角色,他们愚蠢、疯狂,却又让人觉得单纯与天真。

恰是这样的一群人,才会让这部电影,更有味道吧。

在这个基础上,豆瓣的高评分,媒体的热捧,以及平遥三项荣誉最佳影片也就都在意料之中。

口碑爆棚之后,编剧兼主演王一通保持了一贯的冷幽默风格,回应说首场放映之前就对这个局面“预料到了,但没完全预料到”。

颁奖当晚,面对三项荣誉加身,王一通的反应也像极了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孙一通,“我们感觉很冷静,希望可以再冷静一些”。

当然,值得被看到的,绝不仅是一部《宇宙探索编辑部》。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今年的评审工作,其实非常纠结,大家都在两部影片中犹豫不决,其中一部是《宇宙探索编辑部》,而另一部,就是《永安镇故事集》。

如果从影片成熟度与导演能力来看,《永安镇故事集》并不输给宇宙。

你能明显感觉到,魏书钧这几年的成长与进步。从当初的短片《延边少年》,到去年的《野马分鬃》,一直到今年的《永安镇故事集》,他的进步非常明显。《永安镇故事集》比《野马分鬃》还是进步很多,这种进步,也让人对魏书钧导演的未来,充满期待。

《永安镇故事集》在题材上,其实是《野马分鬃》的延续,是又一部对电影行业的反思。魏书钧是个特别聪明的导演,他擅长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灵感。《野马分鬃》来自他大学期间的经历与思考。而开始做导演了,就有了《永安镇故事集》。

《永安镇故事集》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是一个关于剧组的故事,也属于元电影的范畴。而且,在这部影片当中,电影内与电影外的互动非常密实,彼此的互文意义也非常有趣。

影片在平遥放映的反响特别好,一定程度也源自平遥的观众很多本就是电影圈内人,或者媒体与资深影迷,大家更能迅速get到片中的各种梗与嗨点。甚至很多导演的客串,都会引来笑声与掌声。

于是,如果你很熟悉电影圈这些梗的话,这个片子一定会有特别多有趣的细节能逗到你。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把迷影选择荣誉颁给永安镇,但这同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影片,这没有问题。

今年,已经是迷影精神赏与平遥国际影展的第三次合作。三年来,作为关注华语电影节展的影评人平行奖项,迷影精神荣誉打造华语电影界“费比西奖”的初心不改。

我们被银幕上那些最有新鲜感、最具表达力的华语影像击中,三年里先后在平遥影展上选择了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杨平道导演的《裂流》,以及今年这部孔大山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宇宙探索编辑部》。

希望这些影片能够尽快走入市场被更多观众喜爱,也希望,在年末的迷影精神赏年度十佳片中,看到这些影片的名字。

其实,平遥影展对于新导演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我们的迷影精神赏也一直是一个鼓励和支持新导演的奖项。除了与平遥影展合作颁发迷影选择荣誉之外,每年的年终大赏也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华语新片盛典。

迷影精神赏自2015年创立至今,始终根植于华语电影,关注中青年华语导演的作品。

迷影精神赏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年终大赏,旨在奖励那些在创作和风格上最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中青年华语导演作品。

大赏评选规则类似于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或者路易·德吕克奖:创作者不需要申报,而是由评委直接提名。

自创立之初,迷影精神赏就主张深植民间的迷影人特色,突出与官方和电影工业相比的独立性,也与学院和媒体的电影评奖不同,力求借助于迷影人和影评人的声音和主张,为青年导演提供鼓励和支持。

此前六届迷影精神赏年度影片,分别由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张大磊导演的《八月》、黄信尧执导的《大佛普拉斯》、霍猛导演的《过昭关》、黄绮琳导演的《金都》,以及魏书钧导演的《野马分鬃》摘得。

今年平遥闭幕式,放映了贾樟柯与宁浩共同出演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导演》。在片中,两位导演一直念叨“电影不能死”。

而在现实中,如果有这样越来越多的新电影人,年轻人投入到电影创作中去,推出更多新鲜的作品,电影就不会死,新导演们,才是电影的希望!

与平遥国际影展共同打造的迷影选择荣誉也是我们为了鼓励中青年电影人、支持新鲜华语影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电影节展与迷影精神赏联手,共同打造属于华语影评人的费比西奖,为新鲜的华语影片发出更多呼声,将更多优秀的华语电影带到热爱电影的观众面前。

也希望,大家在未来,可以多多关注我们的迷影精神赏,也多多关注,属于华语电影的未来。

我也会尽我所能,带大家认识更多新的青年导演和他们的作品。

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这些电影能尽快被大家看到。

毕竟,被观众看到之后,电影才真正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