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一套大家期待了很久的重头项目推出了。

那就是,全新星战动画短片合集《星球大战:幻象》,该片已于昨日在Disney+推出。

绝对新鲜出炉,没看的朋友,请加油!

如果非要总结,那就是三个字,磕到了。

熟悉星战的朋友都知道,《星球大战》的创作者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在 1977 年的原版电影中就曾借鉴了黑泽明电影的很多元素。

几年前,数百万人观看了一部非官方的 TIE Fighter 动画,所以迪士尼和卢卡斯影业知道这将是一个成功的组合。

这,便是《星球大战:幻象》的最初构想。

在此基础上,他们用最具实验性的表达,和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加码,将光剑冲突烙印在记忆里,直接勾起的是粉丝们骨子里对星战的迷恋。

这份“嗑”,嗑的是情怀。

作为一部以动漫为灵感的选集系列,迪斯尼邀请了日本领先的七家动漫工作室讲述星球大战的故事,并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强迫他们去遵守严格的规范时间表,反而放手让他们安心去工作。

这样的“放养式”授权让七家日本动漫工作室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色调制作,实现了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在日本动画师的笔下,光剑看起来就像武士刀。他们可以像鞭子一样行动。它们可以像光通过棱镜一样弯曲和反射。

在这部动画里,你会看到,一切都是精心制作的。

每个角色的脸,每个广阔的风景,每个宇宙飞船都是为一个目的而设计的。它们加强了故事试图传达的内容,比如,倾斜的摄像机角度和沐浴在闪烁红灯中的角色可以向我们发出紧迫感。但更重要的是,当充满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小设计时,你才能看到一枚硬币的两面。

就如同蓝色和绿色的光剑是给好人的,红色的是给坏人的。有所区分,才能让你“嗑”到核心。

《星球大战:幻象》一共有九个故事,每个故事大约 13 到 21 分钟,彼此之间单独成立,故事和故事之间给你留足了喘息的空间。在这种诗选剧的格式中,剧集可以跳出马拉松的痛苦迷失,展现它们的本来面目。

每个动画工作室注入了自己的灵魂,专注于不同的环境,创造了几乎全是原创的角色,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是的,在这里,星战粉丝熟悉的角色,少之又少。这也是“放养式”授权让本次改编跳出特定角色和事件的捆绑与引用的一大实验性成效。

但当极简的线条引领着我们对遇到的每个角色投入情感的时候,我们却仿佛看到了那些陪伴我们多年的星战人物们的影子。

熟悉的气息,却有着独树一帜的面孔。一场梦,一次“磕”,人们沉醉的,无非是那份相似的感觉。

即使创作者获得了自由,他们仍然背负着星球大战严格而有限的叙事惯例。虽然在这里,每一集看起来都很不同,甚至,如果不是在 Disney+ 上聚集在一起,你会认为它们来自九个不同的节目。

但它的视觉多样性的巧思之外,最让人激动的是,单独每一个故事拎出来,它的整个设计,从光剑到原力,都像粉丝一样致敬了《星球大战》的一切,让你想到了最初喜欢上星战这个系列的时刻:激动而又亢奋。

那个时刻,最先映入脑海的,则是”决斗“。

第一集,也是最突出的一集,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浪人保护村庄免受一群穿着冲锋队盔甲的强盗袭击的故事。

如果放在传统的星战系列中,这一集是快速而松散的。但它独具特色的黑白艺术风格,单色的视觉效果,颜色仅用于发光的灯光,比如光剑的轴,诸如此类的精妙设计唤起了电影最初为黑白的那种原始复古感。

而当剧情来到最后引人入胜的战斗部分,类似把图片弄脏的电影划痕效果,让它看起来像一卷古老的胶卷,会让人仿佛忘记自己是在看动画。

它给人的印象是,我们不是在观看这些事件的展开,而是在银河系中的某个地方观看有关它们的电影——就好像我们刚刚到北京三里屯的一家星巴克吃晚饭,然后拐个弯去楼下保利剧院看电影一样,轻松愉快。

对,第一集用了一种聪明的轻佻,在简短的十分钟里实现了展示和讲述之间的完美平衡。

首集开篇即定调,揭开了这个系列对经典日本武士电影的致敬,将星球大战的标志性图像与日本的动画风格完美融合。

这也是为什么,它是和此前的星战系列全然不同的一段迷人旅程。就像 2003 年那部受《黑客帝国》启发的动画,虽然你能够看到很多黑客帝国的映照,却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嗑”,嗑的是未知的刺激。

第二集“塔图因狂想曲”里,会看到一些熟悉面孔在屏幕上横跳着客串出现。可越是如此,第二集的反向操作感便越强。

因为,这一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不像星球大战的星球大战故事之一了。如果我和你说,这集的主线故事,不是恶毒的恶棍,也不是高贵的战士,而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摇滚乐队,你是不是会觉得我在说梦话?

但其实,这一集就是这么地突然和奇特。可当我们深入故事,去思考它的议题本身,会发现它用善恶二分法的开朗冷漠提醒人们,在银河系中,除了光剑战斗和太空混战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呢。

第二集这种跳脱思路方式是本系列的例外。大多数剩下的剧集都或多或少以奇奇怪怪却可以很好被理解的方式讨论到光剑。

通常来说,都是一个极度渴望使用光剑的年轻人的故事。

最引人入胜的故事要数那集讲述了一个行星统治者在试图恢复绝地武士团时建造了光剑的故事。这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有着亚洲文化不为侵略不为进攻而为恢复古老文化的习性,有着对光剑赋予民众希望,赋予神圣使命,赋予历史再现的希翼。

毫无疑问,很多人都会希望这一集的故事可以一直不结束地那么继续讲下去。就像粉丝们都希翼的星战未来:光剑永在,绝地永存。

格外一提的是,在这一集里,有《尚气》的演员刘思慕精彩亮相。

最杰出的一集,要数那集“长者”。在故事上,这集没什么奇特,是十分传统固守陈规的星战故事:绝地大师和学徒调查一个遥远世界的神秘黑暗面。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依靠星球大战的粉丝来含蓄地了解绝地大师和学徒之间关系的偷懒式故事。但它出色的点在于视觉上和氛围上营造的惊叹感。

虽然只有16分钟,但焕然一新的动作场面,激动人心的光剑决斗,都让你对绝地英雄时刻牵挂。而不知不觉中建立在其中的,是一种浑然天成,充满了宏伟的紧张感。当我们从16分钟中不情愿的走出时,我们才恍然,这个专注于星战本身的故事是多么的扣人心弦。

此时此刻,回到“嗑”的本身,我们嗑到的是意外的惊喜。

当然,有几集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比如第三集,“双胞胎”。它太依赖于光明和黑暗进行战斗的强设定,在复杂的计划和演讲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实执行故事里被创造出来的角色。不仅如此,这部短片用无数变态重述了原版三部曲,以至于你感觉就像在看乔治·卢卡斯发烧引起的噩梦。

除此之外,星球大战的世界是广阔的,在这些已经熟烂于心的情节之外,相信每个粉丝都想看到更多针对生活在宇宙中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有更少的善与恶的深刻探讨、不像绝地和西斯之间的史诗般的战斗,反而用精心编排的剑术,把一切更生活化。因为我们渴求的这份“嗑”,在于“变”。

再比如第六集的“T0-B1” 。它的主角是一个荒凉星球上的孩子般的机器人,他听说过绝地武士,梦想有一天成为一个自己。很明显,这一集是给孩子看的入门级故事。也可以理解,它似乎想用轻快又可爱的语气来营造一个和前集全然不同的氛围,希望可以创造一个与星球大战动作玩偶一起长大的共鸣。

但也因为这样的改变和刻意让本集有些拖沓,也同时导致在尾声接近高潮的地方,反转生硬,收尾仓促。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撞上去了虽然不疼,但却只能掉头。

不管怎样,我们在每一集的影子上,都看到了和我们一样对星战文化有着赤诚热爱的艺术家们的投入和用心。《星球大战:幻象》是《星球大战》创意驱动下的衍生品,亦是星战系列强大感染力孵化下的热情致敬。

近年来,影评界和诸多新闻报道都在谈论《星球大战》的“漫威化”。与迪斯尼的超级英雄IP一样,《星球大战》已经成为一个旨在自我延续的宏大元宇宙IP。

身为IP本身,它无法脱离以连载故事服务粉丝的属性,为了最合理亦优先于紧紧围绕一小群家庭重笔墨勾勒轻渲染背景而讲。于是,我们看到的多数星战,都由相同的基本成分组成:一点西方风格,一点日本历史的影响,以及构建科幻世界的所有复杂机制。

所有的这些构建,都是粉丝已经非常熟悉的情节线相关的衍生旁支。但每一个星战的粉丝,都希望星战可以像遥远的星系那样,向各个方向和维度蔓延。它故事可以像恒星、行星那样,多得数不过来。它的世界,可以穿过量子,跳过奇点,在宇宙里跃迁,留下无数光影。

令人高兴的是,《星球大战:幻象》这一次终于大胆尝试了这个星系的探索,不再是填补情节空白或是就着一个事实来回改编,而是让星战本身实现了“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任何事情”的夙愿。

这一次,《星球大战:幻象》是一个启示,讲述了这个银河系中一些最原始的故事。

它将每个创作者对星战的热爱聚集缔连,用这份同为粉丝的共识深入人心,一边让年轻和外行的观众慢慢成为新粉丝,也一边不忘提醒老粉丝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就对这个宇宙如此深陷。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让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卢克·天行者,凝视着双星落日,梦想着遥远的冒险。如此,你还觉得,没有嗑到么?

动画一直是“星球大战”业务和故事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此之前,主要是通过“克隆人战争”电影和系列。比如,今年五月播出的《星球大战:异等小队 第一季》。不到半年,《星球大战:幻象》又以全新的模式亮相推出。

可见,迪士尼对自家IP文化宣传刚需的多维度创意孵化和国际化多元落地布局深远,谋略有度。未来几年,我们再慢慢审视。

而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这套有趣的动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