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都爱过《使女的故事》。
或是《隐形人》。
那么你一定也会喜欢伊丽莎白·莫斯的新作《闪亮女孩》。
这部剧沿袭了莫斯前两部代表作的风格:悬疑,科幻,惊悚。
以及,女性反杀的主题。
目前播出过半,在豆瓣高达8.8分,眼看着分数一路往上涨,堪称上半年新剧里的一匹小众黑马。
但是,居然只有一千多人看过!!!
真的非常痛心。
所以今天必须要跟大家安利一下了。
故事被设定在九十年代的芝加哥。
女主角Kirby是《太阳报》的档案整理员。
她没什么钱,和性格不靠谱的妈妈住在一起。
在报社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每天无非就是帮人找资料、打印、归档。
记者们的办公室在明亮的高楼,而她却只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拥有一张小桌子。
她的性格也非常自闭、害羞,总是戴着一副耳机,连跟男同事说话都会很害怕。
看起来,这个女生的生活不过一潭死水。她是个平凡且失败的人,和我们所有人一样。
但,这只是故事的A面。
死水之下,似乎还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涌动着:
你不知道她为什么总是会如此惊恐、如此害怕,她似乎总是在逃避着某种东西。庞大的阴影,随时准备将她吞噬。
直到故事的B面被揭开。
Kirby是一宗骇人听闻的伤害案的幸存者。
她曾被一个男人开膛破肚,却侥幸活了下来。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她没有见过那个男人的脸,也无法为自己报仇。
她改名字、搬家、换工作,这些都无法让她摆脱过去的阴影。
但最为可怕的是,她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
Kirby患有严重的记忆障碍。
尽管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她还是绝望地发现,自己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颠倒和改变。
她明明记得自己的办公桌在左边,一下楼就变成了右边;
给她检查身体的明明是个女法医,再一睁开眼睛,却变成了男人;
今天她家还住二楼,明天就变成了三楼;
昨天她还和母亲住一起,今天打开门,就发现自己多了一个丈夫……
自从被伤害过后,Kirby的人生就变成一座迷宫。
连她自己都无法窥得全貌。
她无法掌控任何事,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记忆。她无法信任任何人,甚至也没办法信任自己。
这种感觉非常可怕,非常压抑,简直令人喘不过气来。
强大的不信任和失控感,始终凌驾于Kirby的生活之上,令她的人生注定只是一堆无法拼凑的碎片。
如何解释这种诡异而绝望的现象?
她真的是“病”了吗?
接下来,故事即将展开C面。
打开C面的契机,在于一名叫做Julia的女性被谋杀。
Kirby很快发现,Julia和自己的情况非常相似,她怀疑背后是同一个凶手。
恰好她在《太阳报》的同事,资深记者Dan也在调查此案。
两人就此组成搭档,试图挖掘背后的真相。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Julia的死背后,还有着极其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一面——
凶手似乎能掌控时间,似乎对死者的情况了如指掌。
而Kirby和Julia的悲剧也绝非孤例,这是一宗跨越多年的连环杀人案,多名女性被残忍地谋杀。
Kirby是唯一的幸存者。
这让她似乎具备了某种不为人知的能力,和凶手产生了某种隐秘的联系。
当然,也让她成为了唯一有希望“反杀”凶手的人。
之所以会特地花一些篇幅,来向大家梳理最初的人物和剧情,是因为《闪亮女孩》开篇的确比较晦涩。
这部剧目前评分一路走高,观看人数却只有一千多人,也正是这个原因——第一集的确有点“赶客”。
正如很多评论所说,如果你看得不太认真,应该很快就会一头雾水。
故事被分成不同的时间线和人物视角,平行展开。
第一条线是女主角Kirby的视角。
1964年,还是小女孩的她,曾在家门口遇到过一个神秘男人。
回到1992年,她的人生“现在时”,过去支离破碎,记忆混乱不堪,被拆分成无数种可能性。
第二条线是男主角Dan的视角:他身为《太阳报》的资深记者,正在追查Julia的死因。
第三个人物视角,则来自下一个受害者。她在1992年的天文馆工作,并且成为了凶手的新目标。
这时候,凶手的身份揭晓,他正是1964年,那个出现在Kirby家门口的男人。
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容貌没有丝毫变化。
基本上,坚持到这里的人,都已经爱上这部剧了。
因为《闪亮女孩》的确有一个很强的高概念。
它将一宗连环杀人案,与时下最热门的「平行宇宙、时间旅行」概念结合在一起。
——凶手为什么不会老?
他究竟是一名不死者,还是可以任意在时间线里穿梭?
——女主角Kirby混乱的记忆,究竟是幻觉、还是真实?
是时间旅行的蝴蝶效应,还是平行宇宙的多重人生?
不过多剧透了,总之,截止到目前播出的第五集,剧情的走向还是非常精彩的!!
当然,剧情并非《闪亮女孩》的唯一看点。这部剧的人物塑造也相当出彩。
扮演记者男主Dan的,是《毒枭》的男主角瓦格纳·马拉。
他刮了胡子,瘦了,帅了。眼皮耷拉下来的时候,看起来既颓废又温柔。
乍一看这个角色,似乎并没有那么讨喜。
他是一名孤注一掷的记者,一个没钱的单亲父亲,做事风格不择手段,急于养家糊口,才抓着Julia的案子不放。
他和女主角Kirby之间,当然也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当然,你很套路地知道,他们俩会慢慢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变成真正的同伴。
但其实真正戳我的地方在于,这个记者身上,反而寄托了这部剧的理想所在。
因为,他的职业是一名调查记者。
尤其到了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当所谓的新闻伦理都已变得混乱无序的时候,再回头重新审视这样一个关于纸媒的故事,看着一名事不关己的记者是如何代替警察、寻找凶手、挖掘真相,其实是很感慨的。
他身上有纸媒时代,一名调查记者应有的原则:他讲究程序正义,他会保护自己的信息来源,他追求的不是噱头,而是真相。
而随着故事发展,当Kirby为了复仇,开始变得不择手段的时候,他反而变成那根约束她的线。
他提醒她,帮助她,让Kirby不至于堕入和凶手同等的深渊。
另一方面,反派的水平决定了一部剧的天花板。
杰米·贝尔所扮演的凶手Harper,让这部剧的天花板变得非常高。
可能大多数人提到杰米·贝尔,还是会想到他少年时期的代表作《跳出我天地》。
但其实这几年杰米·贝尔时不时在银幕上出演一些man到爆的角色,比如《女性瘾者》中的K。(咳咳)
而在这部剧中,他同样将这个杀人犯诠释得非常有魅力。
这是一种邪恶的、无法用理性解释的魅力。
他可以露出温柔腼腆的笑容。
他可以欣赏剧中这些独立、聪明的女性。
实际上,你甚至会觉得他在挑选这些猎物的时候,具有某种倾向性:他偏好的就是这些更自主、更能保护自己的女性。
但他的兴趣也是畸形的、彻底非理性的:他欣赏女性身上的闪光点,只是为了毁灭她。他享受她们的恐惧,享受玩弄和支配她们的过程。
他是一个“浪漫”的疯子。
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自以为是“上帝”的恶魔。
当然,本剧最大的闪光点,还是在女主角伊丽莎白·莫斯。
她才是这部剧的灵魂。
莫斯对于恐惧,依然有着精准得可怕的诠释。
乍一看,她是苍白的、战栗的,像一只受惊过度的猎物。
她素颜出镜,完全不介意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黑眼圈、浮肿下垂的脸,以及不经打理的头发。
你会在她身上看到一层不可磨灭、难以治愈的创伤,那是冷酷无情的狩猎者,在她留下的烙印。
但再往下看,你会发现,在莫斯身上,脆弱与危险永远并存。
她能演出强者与弱者之间,那种最为微妙的转变。
她直直地看着镜头的时候,你会感到害怕。这是一个曾凝视过深渊的女人,所以你会在她的眼睛里,看到深渊反噬后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由莫斯所讲述的「女性自救」故事,都如此具有信服力。
因为她的表演总是带有切肤之痛。
也总是带着打破后再重塑的,最本真的能量。
实际上,在《闪亮女孩》中,莫斯不仅担任了女主角,也是导演之一。
当然,其实在此之前,她就已经是《使女的故事》第四季的导演,看起来结果也不错。
在《闪亮女孩》中,既有她作为创作者的野心,也有她独特的女性视角。
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脑洞和高概念的科幻剧,反而也具备了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假如抛开科幻元素,你会发现,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就是一桩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芝加哥的《十二宫》。
一个连环杀手,残忍杀死多名女性,但警方始终毫无作为。
唯一的幸存者,并没有重获新生,反而变成了旁人的累赘,被打上了“精神病”的标签。
这本身并不科幻。
现实里,太多的连环杀人案都悬而未决。
一个杀手可以在杀死这么多人后,仍然逍遥法外,得意洋洋地炫耀于自己“谋杀的哲学”。
而无数个女性,都曾经历类似的悲剧,一次次地被毁掉,一次次地被遗忘。
活着的人也是不幸的。
女主角Kirby是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
她太多疑,太冷酷,太不相信别人。既像一只受惊的羊,也像一个无差别伤害旁人的刺猬。
别人都说她是“疯子”。
但你会理解她。
她面临的不信任感,不仅来自凶手对她的伤害,本身也有一层社会性的压迫。
无论是她,还是记者Dan,都是社会的边缘人,无法被旁人信任。
身为故事的主角,他们不断被拷问、被质疑、被反驳。
他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始终孤立无援。
反而凶手是如此地巧言令色。
温柔,平静,又狡猾、满口谎言,总能让旁人放下戒心。
你会掉进他的陷阱里吗?
或许一度如此。
直到《闪亮女孩》重新将镜头对准受害者。
原来她们都有着阳光的笑容、健康的身体。她们本来都有着青春、未来、光明的人生。
但她们都被同一个男人切开身体,残忍地杀害。
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很确定,这是一部只有女性导演才能拍出的作品。
因为这个故事所讲述的,不是女英雄,也不是大侦探。
只是又一次受害者的自救。
这些女孩们,曾经只是牺牲者,是猎奇故事里的一个名字,甚至于一个数字或是代号。
但《闪亮女孩》将叙事还给她们。
女性主义并不只是喊口号,或是制造矛盾与焦虑,又或者塑造一个完美的神。
它只是讲述每一个女性的故事,将镜头对准每一个真实的个体。
让我们正视她们的存在,理解她们的伤痛。
仅此而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