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似乎都在追《小敏家》,剧中刘小敏一家母女三人百分百的离婚率不仅是人物官方自嘲的点,也一度成为大家在剧外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敏家》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窥见两代女性的婚姻困境,但事实上,像这样关注女性困境与成长的故事,在这些年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

从30多年前《渴望》中的刘慧芳,到近年《三十而已》中的顾佳、《怪你过分美丽》中的莫向晚、《爱很美味》中的夏梦、《小敏家》的刘小敏等,熟龄女性的银幕形象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婚育的困境似乎一直以不同的面貌存在。

当代女性,仍然不停面临着职场与家庭的二元选择。

到底是影视剧过度渲染了女性的困局,还是现实中的女性确实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自我觉醒?

刚好,前几天。

在第1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北方有佳人】女性影人会客厅活动上,尹香今(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影视传媒出公司总经理、新媒诚品创始人)、唐晓白(《完美生活》编剧、导演)、滕丛丛(《送我上青云》编剧、导演)、陶昕然(演员、出品人、制片人)等几位女性影人共聚一堂,聊起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和生活中的女性身份。

1、银幕女性形象与现实女性身份的互动

就像我们一开始提到的《渴望》,在它播映的90年代初期,刘慧芳善良大方的好女人形象达成了大多数观众对理想好媳妇的想象。她折射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女性的理想期待,也反过来塑造着90年代的婚恋观。

经历30多年变革,如今职场女性成为银幕主流,她们形象干练果敢,独当一面。这是时代发展之下带来的现实变化。职场女性确实成为大多数女性的选择,她们渴望成为职场上披荆斩棘的勇士。

《爱很美味》中,夏梦与男友王继冲之间女强男弱式的职场关系确实正在发生,女性的职场身份在得到社会确认的同时,却面临着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式婚恋观背道而驰的风险。

银幕上下,女性的身份与困境形成了一种呼应与互渗。

一方面,就像是尹香今在采访中说的的样,“从《渴望》里的刘慧芳到《三十而已》中的顾佳,职场女性成为荧幕主流,这几十年影视剧女性角色的发展变化背后体现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

另一方面,影视剧在输出新鲜女性形象、女性故事的同时,也在引领着更多女性观众的自我期待。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更多责任使命感,去体察和呈现当代女性的职场、情感与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影人的细腻就显得非常珍贵。

“女性影人有自己细腻的对家庭题材、情感题材独特的把握”,导演滕丛丛如是说。

同时,由于女性观众从来都是主要的受众人群。对于影视出品方而言,尊重女性的情感需求是一部作品取得市场成功的重要前提。尹香今从出品人角度出发,认为“女性观众是电视剧的主流观众,无论作为创作者还是出品方都会更多考虑市场、考虑女性观众的需求。”

2、女性影视创作者在崛起

当我们讨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时,银幕下的女性创作者们是绕不开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今年年初《你好,李焕英》票房与口碑双双大爆之后,我们必须承认,女性创作群体在壮大,在崛起。

曾凭借处女作《完美生活》(2009)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唐晓白坦言,当自己重新回到影视行业重拾导筒时,恍然发现,这行业中的女性创作者比十几年前多了不少。

而同样是处女作,凭借《送我上青云》被大家所知的导演滕丛丛则赶上了全面数字设备的拍摄时代。在轻量级的拍摄设备面前,她感受到了影视行业的大门又向女性影人敞开了一些。

“第一方面我觉得是体力上,在电影的胶片时代,摄影机器很重,整个摄制组除了女演员之外很少见到其他女性工作者,基本也就剩下场记和化妆这两个工种是女性。但是现在随着数字技术往前走,轻量级设备在体力上消除性别障碍之后,女性的工种、从业人员就变得比较多,不光是女性的导演变多了,包括现在女性的摄影师也挺多了……”

当然,女性创作者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便捷的设备,更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的需求在倒逼更多有表达欲、有创新力的女性题材作品出现。

作为知名女性电影出品人,尹香今从市场消费角度出发,分析了女性影视创作者崛起的市场原因,“这和近几年观众的观影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几年的电影消费,情绪向的消费比较严重,大家对强情绪输出的影片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和喜爱,恰恰咱们的女性导演在情感的细腻表达上做得非常好,所以观众能够很快地产生共情。所以女性导演这几年在情感向的影片中都有特别突出的一个表现。”

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进入影视领域,将她们在生活中的焦虑与困境、快乐与喜悦呈现在作品中的时候,这些细腻真实的情绪击中的是大多数主流观众。

3、女性的焦虑与困境是什么

当代女性的焦虑或许有许多种,但其中的年龄焦虑和婚育焦虑几乎不分职业地存在于多数女性身上。不止银幕上的女性角色们身处其中,现实中的创作者们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种焦虑的阶段。

现场,唐晓白导演回想自己十几年前拍摄处女作的情形,“我30岁拍了第一个电影,那时候觉得自己起步很高,第一个电影也去了 A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拿了最佳导演奖,然后我就因为选择生育,而中断继续创作。当我带孩子带了六年再回头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好像我还要去重新排队,跟那些新人导演一样去重新排队……”

唐晓白的话,道出的不仅仅是女导演的困境,这种因为婚育而需要在职场上重新排队的情形比比皆是。这是每一位选择生育的职场女性必须付出的价码,它无关职业,只关乎性别。

而当这个年龄的话题来到现场唯一一位女演员陶昕然那里的时候,似乎显得更加残酷。27岁就凭借《甄嬛传》中安陵容一角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女演员如今也在寻找自己事业的新出口。

“我37岁了,不可能再去演一个扮嫩的小女孩。在我27岁的时候让我去演喵喵喵,我觉得我都演不了,37岁更演不了了。让我为了角色扮老扮丑弄脏自己都行,它是什么年代什么题材,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拍一点让大家有力量的文化作品。”陶昕然说。

也恰是因为演员的被动性,想要主动选择一部作品、一个角色,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陶昕然的做法是曲线救国,她第一次担任出品人、制片人,主演了一部电影《九月一日》。或许,对于那些有积累有表达的熟龄女演员而言,从台前到幕后的华丽转身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聊到女性的婚育困境时,滕丛丛作为全场唯一一个没有结婚生子的女性电影人,她反倒显得格外轻松,“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结婚和有小孩的人,原因就是我不想被这些事儿拖累。(笑)扪心自问,我眼见着我周边的同龄人,生一个小孩两个小孩,导演系毕业好几年了,现在再重新出来的时候,想拍片子其实很难,因为新的毕业生又出来了……其实它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事业和家庭对于一个在工作的女性来讲,它就是一个很两难的选择。”

聊这些,几乎让几位女性影人进入了抢麦环节,每个人都有着充沛的表达欲和交流欲。某种程度上,主持人阿郎抛出这个话题后引发的现场效应,与这类影视剧在现实中引发的观看热潮并无二致。它背后折射的,恰恰是全社会女性共同面临的生活症结。

就像是陶昕然提到自己在采访中经常会被问到“结婚生子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一样,“从来没有任何一位男士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似乎不管一个女性事业多成功、多优秀,照顾家庭孩子就是女性必须背负的天职。”话音未落,陶昕然的话就已经获得了在场所有女性的疯狂认同。

女性的困境没有答案,或许就像陶昕然说的,“等到再没有人会问出我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时候,就是女性真的走出性别困境的时候。”

当大家似乎有点囿于其中的时候,全场最年长的出品人尹香今以过来人的智慧重新定义了女性的职业生涯。

“因为我年龄最大,经历比你们更多一些,的确30+以上女性的独立意识就越来越强,同时我们50岁以上的女性,其实我们的心理年龄也越来越年轻,过去可能感觉50岁人已经活到半百了,是不是?后面可能不需要奋进了,不需要拼搏了。但是我们觉得女性随着孩子长大开始,开始可能是孕育孩子、辅导孩子,然后伴随着孩子成长,等孩子真正地考上大学以后,我觉得女性的第二春又开始了,就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生活阅历去思考更深刻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女性觉醒是在30+,但女性的职业生涯可能更远,70岁、 80岁都有可能是女性很好的时刻。”

4、未来女性电影人在追求什么

女性影人的崛起与“姐圈文化”的浪潮不无关联。尹香今将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剧集《三十而已》视为起点事件,“综艺和电视剧在同一档期内发生、引爆,形成一种热点文化效应。”而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大热,本身就是一场量变积累引发的质变,“女性题材影视剧一直备受欢迎,因为女性观众是影视作品的主流群体,随着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展现女性力量和女性成长的作品必然会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尹香今说。

事实上,女性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在电影创作中,观众会天然要求女导演在作品中观照女性生活,刻画女性情感。比如对《送我上青云》中的女性爱欲情感的呈现就被赞为“只有女导演才拍得出来”(是的,在电影里,“只有女导演才能拍出来”是对影片某些细致微妙情感的一种赞美)。

但是在剧集中,观众根本不在乎创作者的性别,而大多数男性创作者也一样能够生动塑造出一个真切可感的女性形象,比如《小敏家》的导演汪俊、《三十而已》的导演张晓波、《爱很美味》的陈正道,都是男导演拍出的女性题材都市剧。

我们当然可以将之简单粗暴地归因于“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但是往远处看,国外拍女性题材的优秀男导演比比皆是,《末路狂花》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永不妥协》的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换子疑云》的导演东木老爷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似乎,优秀的导演不分性别无关题材,拍起任何故事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坚韧笔力。

那么,回到国内女性创作者身上,难道女性创作者就只能囿于女性题材的影视创作吗?

当然不是!

在女导演处女作可以卖过54亿的今天,女性创作者应该拥有更多创作空间、更大的创作自由。

她们可以像滕丛丛一样继续坚持自己独到的女性视角和女性表达,也可以像唐晓白那样用一部充满运动元素的《出拳吧,妈妈》来为自己在商业片领域进行探索。甚至也可以像陶昕然那样,不愿被单一的角色束缚,转而为自己打造更丰富多远的身份和角色。

当女性创作者们拥有创作什么和怎么创作的选择权时,拍不拍女性题材早已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们有选择的权利。